「致富路上领头雁」王建弟:让小杂粮成为致富“金庄稼”
编者按:增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带贫能力,建立贫困户稳定脱贫保障机制,切实发挥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引领产业发展和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作用,甘谷县根据国家八部委《关于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指导意见》《甘肃省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实施方案》和《天水市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2018 年至2020年,集中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县195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56个),每村培育3-5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在政策的激励下,全县涌现了一大批脱贫致富带头人。
【致富路上领头雁 脱贫摘帽好榜样】 王建弟:让小杂粮成为致富“金庄稼”
“小时候在学校里学习‘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时,感觉种地很苦;等到成年再吟诵《悯农》会心酸,感叹庄稼人苦。当初创建公司,一是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二是想让乡亲们有个奔头,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5月7日,在位于甘谷县新兴镇柏林沟村的农家秋韵石磨杂粮加工厂见到王建弟时,她一脸认真地对记者说。
王建弟是甘谷县农家秋韵石磨杂粮加工厂的总经理,也是柏林沟村人。“村民们家家户户都会种植玉米、谷类植物,但是种出的杂粮质量好,卖的价格却不尽如人意,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我希望尽绵薄之力为家乡做贡献,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脱贫致富。”王建弟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2010年从工厂下岗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人们对粗粮的“追捧”,便开始做起了杂粮生意。
2010年,王建弟贷款5万元,在县城开了一家杂粮店,主要以压面条和销售杂粮面粉为主。从刚开始的不为人知,到后来慢慢有了固定的“回头客”。经营了几年,她深知光靠卖粮是不行的,必须要将小杂粮加工成产品拿到市场上卖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在大城市的各大超市里有高、中、低档不同的杂粮产品,卖价很高。而且现在的人对绿色食品、对杂粮都很感兴趣,这让我萌生了开杂粮加工厂的念头。”王建弟说,2013年,她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型加工厂,开始了摸索创业之路。
“产品在市场十分畅销,加工厂的机器就没停过,可是不幸地发生了一次意外,给加工厂的生存造成了致命的打击。”王建弟回忆说,2016年,加工厂遭受了一场严重的水灾,损失达40万元。当初办厂,用的是一家人辛苦攒了多年用来买房钱,水灾使得加工厂损失太大,举步维艰。就在她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驻村帮扶干部帮助她解决了银行贷款,加工厂又活了过来。“我们一次次受政府各部门的帮助,现在我的加工厂壮大了,有了更好的销路,因此我要像政府帮助我们一样,去帮助身边的人。加工厂在招收员工时,首先考虑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
农家秋韵石磨杂粮加工厂现有职工24人,其中贫困户人口18人。“你看那一片正在建设的空地,就是我们的新厂房。”王建弟告诉记者,新厂建成后占地3996平方米,将建成4个现代化标准生车间、4个原粮库房、4个成品库房、1个预包装库房、1个标准化验室等,年生产力达到600多吨,预计年纯利润200多万元。“新厂建成后可为25名贫困户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保证本村80户贫困户及外村更多贫困户种植的玉米等农作物的保值收购。”她说,“除了此之外,我们还建了一个200亩糯玉米基地,解决贫困村没有好农产品,有了也卖不上好价的难题。”
“自古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我们的产品有利于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是人们天天都要用到的饮食必需品。我的奋斗目标是,把当地农产品打造成地标产品,让小杂粮成为农民致富‘金庄稼’,带动贫困户共同奔小康!”王建弟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