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发生涝害如何挽救?提前预防结合事后挽救,将损失降到最低

#新农人创作大赛#近期各地降雨频繁,而且降雨量也不小,导致玉米发生涝害。玉米生长虽说需要大量水分,但是也是不耐涝。发生涝害后,玉米就会生长缓慢,植株软弱,而且叶片变黄、茎杆变红,根系还会发黑并伴有腐烂现象,对玉米生长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玉米长时间被雨水浸泡,影响产量会更大,那么玉米发生涝害该如何挽救呢?

一般来说,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抗涝能力也有所不同,其中苗期最不耐涝,而当前各地夏玉米正值苗期,又正是雨季,所以常常发生涝灾。当土壤处于饱和状态时,根系停止生长,时间过长则会全株死亡,而拔节后抗涝能力逐渐增强。而到了成熟期根系衰老,抗涝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出现早衰。

涝害也属于天灾了,面对天灾我们也无能为力,只能通过预防来减少涝害带来的损失。预防玉米涝害措施,首先我们可以调整播种时期,从上述我们得知,玉米苗期最怕涝,拔节后抗涝害能力逐渐增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播期,使最怕涝害的生育阶段和多雨易涝的季节错开,一般北方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雨水集中段,我们可以采用麦垄套种或麦收后提早播种,尽量使玉米在雨季开始前拔节,这样能有效提高玉米抗逆能力。

如果已经发生涝害,首要任务就是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避免浸泡时间过长,浸泡时间长会引起根系死亡,同时也能及时减少田间湿度,高湿的条件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另外,排涝之后还应及时进行深中耕,这样能有效提高玉米根部的土壤温度,促进根系正常生长发育,有句农谚是这样说的“锄底下有火”,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中耕条件不允许,可在晴天后用药剂去清除田间杂草。

一般玉米被淹3天以上就会影响产量,所以发生涝害后一定要及时排水,如果发生苗黄苗弱情况,可喷芸苔素加氨基酸叶面肥,再加点锌肥来补救。另外还要提醒大家,涝害后田间湿度大,病虫害发生几率也会加大,例如玉米螟、粘虫、大小斑病、锈病等,这时预防病虫害非常重要。

俗话说“老百姓种地靠天吃饭”,谁都希望能够风调雨顺,但天有不测风云,有很多不利因素影响作物生长,有些不利因素我们也无法避免,能做的就是提前预防,不能提前预防那就要做好事后补救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

感谢大家关注“肥仔农经”,每日分享作物种植技术、肥料使用方案、农村趣闻等三农资讯,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