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玉米结22个棒子,逆向思维也赚钱

吃过玉米的人多,种过玉米的人少,见过一棵玉米上结了22个棒子的人更少。这不是什么前沿科技,只不过是玉米自身的潜能罢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听我说说玉米的进化之路。

先科普一下玉米的由来

玉米的祖先是大刍草,可能是某一天,由于极端条件(雷电、射线、极端温度、酸碱环境等)的刺激,大刍草发生了突变,形成了许多的变种大刍草,从此进入了多方向进化的路途。美洲印第安人7 000年前首先将墨西哥类蜀黍驯化为现代玉米,又经过各国农业科学家的选育,玉米的分蘖越来越少,最后就只剩下光杆司令一个了。再后来,逐渐形成了近代的玉米品种,最近几十年,通过杂交技术的应用,利用杂交F1代杂种优势的杂交种玉米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产玉米品种,极大的丰富了玉米的产量,为现代工业和农业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

为什么会出现一棵玉米结了22个棒子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科学研究上,我们称之为“返祖”现象。现代玉米出现分蘖、分枝、多穗、雄花结玉米的现象均属“返祖”。大家都学过植物的外在表型是受基因控制的,在玉米的进化过程中,与分蘖、多穗、分枝等有关的基因其实并没有完全丢失,只不过是被闲置下来了,储存在玉米的DNA中,在正常的现代环境条件下,这些基因处于休眠状态,不能正常表达,一旦被外部条件激活,便出现了上面所述的返祖。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在种玉米的过程中,这些性状对生产没有什么意义,所以就被除掉了。

返祖现象怎么利用?

对于野生的玉米,各种表型都会出现,因此这些基因是可以利用的,粮食价格的低迷,让很多农户失去了种粮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可以逆向思维,比如,利用玉米的返祖现象制作标本,发展观光农业等等。当然了,我们还是要立足高远,对这些基因合理有效利用,为栽培玉米的形态研究多努力,创造出更加完美的玉米形态,实现更高的产量。

尽管现在的玉米价格低了,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玉米的返祖现象,思考一下如何赚取更多的收入。凡是极端气候,比如长期干旱,玉米田里总会出现各种返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