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的玉米

我们家种了两亩来地的玉米,从播种,拔苗,拔草,施肥,再到掰玉米我都全程参与,很辛苦!
播种的时候,爸爸会给我一小锄头,拿个装玉米种的洋瓷缸,卡着距离一锄头挖一手放几颗玉米,等着种完了,汗衫子湿了,虎口处会被锄把磨红,腰是弯的直不了的,是真的累。累不说,妈妈还要回家做饭,是没有休息时间的。
过不了些日子,玉米小苗冒了出来,嫩嫩的绿破土而出,又紧着起苗,留下最健壮的那个。玉米杆一节接着一节的长高,地里的香胡子,还有一种很韧顽强的草爬着长得很茂密,那时家里养牛养羊,割草这事我抽空的干,因着我不会使镰刀的缘故,草都是徒手拔的,那时候傻也不知道戴个手套,虽然用手可不影响我拔草的速度,蹲在地里挪着前进,不一会儿草就被拔了好几大堆,满满的压了一笼草,胳膊上不知被划拉了好些口子,被汗浸的疼。
拔的那些草被晒在家后门口的土地上,好大的一片,绿油油的草在晒干后会被打成草粉和麦皮子拌在一起给羊吃,很美味的样子,吃的大白羊肚子圆滚滚的。后来还发生了一点事故:羊儿太贪吃,撑死了,趁着刚死,爸爸放了血剥了皮,在妈妈的唠叨里煮了一大铁锅的羊肉,和自家伯叔分着吃了,那时妈妈的眼里有泪无奈和心酸,几百块钱的收入没了。那时我理解不了,只是一味的吃,蘸着盐吃是真的美味至极,还讨好的端给妈妈,她睡在炕靠里的位置,肿的眼泡子。
隔段时间玉米吐了天花,向天线一样,上面有粉粉的花摇呀摇。玉米吐天花和长棒子时需要灌水施肥,拿着大钵两溜的玉米一左一右的洒着肥料,穿梭在田地里,有时候肥料还没上完水就在后面撵,没了办法,爸爸把肥料倒在入水口顺着水流施肥。快到玉米成熟时,就是掰棒子了,往下一拉一转扔的一堆一堆的。那时拉玉米全靠人力的,有能力的家会用蹦蹦车拉,拉回家后倒了满满的一大堆和小山似的,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我刚结婚第二年回家,我老公是城里娃没干过掰玉米拉玉米这活计,“可怜的”孩子穿了一身迷彩服头发乱蓬蓬的倒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人了。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还属辫玉米,一个一个地拧着搭起来就和大姑娘的辫子一样,再看那泛点淡黄色的辫子下坠着沉甸甸的金黄色的玉米颗颗饱满,我是辫了好大一溜长,满满的成就感。还记得突来的连绵雨,大大的塑料盖着,玉米发着“烧”,我们一家人窝在里面抢着辫玉米的场景,是那么的感动。晴朗的秋日之阳,爸爸踩着木梯子,我递着玉米串来来回回。抬头望向满屋围墙上架着的秋日收成,多么美的黄色呀!
第一缕包谷榛的香味有没有香到你,豇豆熬的大包谷榛浓浓的味道超级好吃,还有冬日走村串巷打玉米豆的隔村大叔,砰的一声响就引了一村,排了一队,用簸箕端着玉米的大妈大嫂,再或者,还有我急着拽墙上的玉米剥着玉米粒欢喜的样子,真好!
(感谢头条免费素材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