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下部叶片发黄原因及防治

玉米抽穗后下部叶片常出现发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我们要针对原因采取具体措施进行防治。

1、营养缺乏:下部叶片发黄,植株矮化,有可能是缺氮造成的,可结合灌水,亩追尿素8~10公斤,将水浇灌至地身长一半时,将需追的尿素在进水口溶化后,缓慢随水流入,当肥水流到地头时,即停止浇水。

2、除草剂药害:轻者受害处失绿、出现坏死斑点、局部干枯等,能恢复;重者则植株严重畸形、生长点坏死、茎横倒且脆而易断,导致植株停滞生长、严重矮化、黄化并逐渐枯死,对产量影响很大。

对此可及时进行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加强肥水管理,进行浇水并追施速效氮肥,提高植株生长速度,缓解药害;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赤霉素(920)溶液或1%~2%的尿素、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雾,可有效减轻药害,促进玉米恢复正常生长。

3、玉米茎基腐病:玉米下部叶片发黄,茎基部叶片干枯,节间腐烂,多由金针虫等咬伤所致。茎基腐病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地上部有明显病变,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从始见病叶到全株发病,一般仅一周左右,短的只有几天,长的可达15天以上。一般从基部第一节开始向上发展,一般扩展到第二和第三节,因茎秆腐烂松软,病株易倒伏。

一定要选择根系发达的品种;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金针虫,减少根部受伤,防止病原菌侵入;在玉米拔节期增施氮磷钾复合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减轻发病。用25%叶枯灵加25%瑞毒霉粉剂600倍液,或用58%瑞毒锰锌粉剂600倍液喇叭口期喷雾预防,发现零星病株可用甲霜灵400倍液或多菌灵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毫升。

4、干旱及玉米叶螨危害:也会致使下部叶片发黄。螨虫危害以成螨、若螨刺吸玉米叶片组织汁液,先危害下部叶片,渐向上部叶片转移,被害处先呈现失绿斑点,以后斑点逐渐变大、褪绿变黄,严重发生时,叶片完全变白、干枯,子粒秕瘦,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可用5%尼索朗1000~2000倍液,1.8%爱福丁1号乳油1500~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00~2500倍液,或73%克螨特、20%螨克等,注意药剂轮换使用,延缓叶螨抗药性。另外,40%乐果乳剂和20%三氯杀螨醇混合液(1∶1)1000~1500倍,可杀死成螨和卵,控制时间较长,效果较好。

5、田间气温不正常引起的生理反应:可以叶面喷施天达2116壮苗专用型加恶霉灵,或用600倍天达2116+3000倍天达恶霉灵+200倍红糖+500倍尿素,7天一次,连喷2~3次,可迅速恢复。

来自点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