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记忆中,家乡的秋天是金黄的。金灿灿的玉米粒闪着晶莹的光芒,枯瘪的玉米秸秆泛着深深浅浅的黄,一片片的玉米衣被晒干风干后丢进炉灶里,又是一团耀眼的黄。丰收的季节确实如黄金一般珍贵,你不得不佩服第一个喊出“金秋”这个词语的人,我猜想,那人一定是个农夫,那一声呼喊一定是一首诗的开头,那人的眉眼里一定洋溢着笑意。
金秋时节,你若到乡村,满眼是一片金黄。家家户户门前的树上,远望有一条金黄的线,与枯干黯淡的树枝纠缠在一起,像一幅油画。走近了看,原来是树枝上搭满了玉米棒子,它们像一排排小伙伴骑在树上玩耍,给枯枝带来了鲜活的力量。农家墙头上也没闲着,玉米棒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密密匝匝地跨在墙上,码得整整齐齐,如同一堵威武的金黄玉米城墙。最有艺术感的还是粗细合适的树干,整个人被五花大绑了,玉米棒串子紧紧地扣住树桩,一串子一串子往上搭,足有五六米高,像巍峨的塔屹立在农家小院里,宣示着金秋的丰收气象。
玉米们静静地呆着,被太阳晒,被秋风吹,被干燥的空气渗透入侵,水分渐渐流失。这是玉米的第二个成熟期,度过凤凰涅磐一般的磨练,玉米的能量就越发丰足了。等上一两个月,玉米干透后,分量轻了,坚硬如石,就开始脱粒了。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把从树枝上、墙上、树桩上卸下的玉米棒子堆在一起,搓玉米粒。左手一个金黄的玉米棒子,右手一个暗红的玉米芯子,两手一交错,嘎巴嘎巴,玉米粒就一个一个掉在簸箕里。没多久,满满一簸箕的玉米粒推成了小山,然后就端着簸箕,找个开阔处,忽闪忽闪地簸起来,玉米粒随着簸动的节奏跳着优美的舞蹈,越发干净亮眼了。
所有的玉米粒都装进粮食袋子,整整齐齐地堆在阴凉处,赶上晴朗天气,就撒开在水泥面的场子里晾晒,经过暴晒的玉米粒越发精神抖擞,一个个坚硬明亮如钻石,透露出新生玉米的清香气息。
新玉米终于成了,送到作坊里,在机器里磨成玉米蓁子,有大颗粒儿的,小颗粒儿的,细碎颗粒儿的,煮玉米粥喝,清香宜人,鲜爽清口。还有磨成玉米面的,细腻的玉米面粉撒进滚烫的开水锅里,不停地搅动,一锅热腾腾的搅团就成了。来一盆冷水,上面搁着漏子,舀上一马勺搅团,照着漏子一倒,盆子里就是玉米蝌蚪了;又或者拿个盘子,把搅团往盘子里一浇,厚厚地成了一张饼,冷却后,切成条儿,又是一种新的吃法。把玉米蝌蚪、搅团条儿装盘,撒上盐粒儿,浇上酱油和醋,多放点儿油泼辣子,滴几滴香油,再来点儿葱花香菜,色香味俱全,吃上一口,赛过活神仙了。
这种记忆中的乡村老味道,现在还能到哪里去尝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