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丨川南地区再生稻迎丰收 部分产区产量创新高
再生稻是头季水稻收割后,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种植模式。 眼下,当川北的水稻收获进入尾声时,在川南,新一季的再生稻已经成熟,传出丰收喜讯。

昨天,由中国科学院、省农业农村厅等省内外科研单位组成的专家组,联合对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上房村的再生稻示范片进行了测产验收。在经过收割、脱粒、去杂等环节后,三块测产田平均亩产489.9公斤,创造了四川再生稻测产平均产量最高纪录。其中产量最高田亩产517.4公斤,这也是四川再生稻测产田首次突破500公斤。

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华安:这是很高的产量,说明(当地)充分地利用合江的地理气候条件,选了好品种,而且用新进的绿色栽培技术,我们四川是全国大面积推广再生稻的新晋的省份,四川再生稻的面积还是全国最大的面积,发展再生稻是确保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好办法。

高产成绩的背后是良种良法的配套。据了解,该示范片种植的示范品种为中稻高产的籼粳杂交类型“甬优4949”,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适应性广的优点,同时再生能力强。

泸州市合江县三农工委副主任 彭建国:我们主要运用的技术,第1个是统一品种,第2个是集中早播早栽,第3个是做到合理密植,第4个加强水肥管理,第5个是加强病虫害管理。

同样喜获丰收的还有宜宾市兴文县,当地7万余亩再生稻于近日陆续成熟,迎来了开镰收割的火热场面。
在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共乐村,种植大户余驰今年蓄留了800多亩再生稻,通过精心管护,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共乐村种植大户 余驰:我身后这块田有一亩多,头季水稻是四月份插秧,八月中旬收了1000多斤稻谷。再生稻今天开始收割,预计有300斤左右。

今年以来,宜宾兴文县共乐镇还全力推进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采取稻虾绿色循环种养模式,为老乡们增收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宜宾市兴文县共乐镇农服中心主任 陈旭:今年再生稻收割后,关水投放虾苗,到明年2月15日前后,就可以收获第一季小龙虾。

目前,宜宾兴文全县蓄留的7万多亩再生稻收割已完成50%,预计10月下旬全部收割完毕。在距离兴文县140公里以外的自贡市富顺县稻粱现代农业园区,再生稻正金黄一片,穗穗稻谷颗粒饱满长势喜人,即将在半个月后开镰收割。

自贡市富顺县古佛镇农业中心主任 范国利:我们现在要做好蓄水保水工作,实时抢晴收获,做到颗粒归仓。

富顺是“中国再生稻之乡”,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完善的配套栽培技术。近年来,当地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再生稻的独特优势,不断推动技术革新。

自贡市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 钟顺清:中稻收割后,再生稻生产期间气候较好,雨水充足,目前再生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今年全县再生稻面积可达45万亩,总产可达7.5万吨。
全省再生稻将于十月中旬迎来大面积收获。从目前各地长势及测产情况来看,今年再生稻总产和单产将较去年都有所提升,有望迎来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