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间传经 到地头送宝

文/图 本报记者 朱亚平 陈红菊 通讯员 文玲梅

掌上咸宁报道

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农业生产进入“春耕”关键期。3月19日,市农科院组织省市农技专家深入赤壁市中伙铺镇安丰村“传经送宝”,帮助赤壁市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田淑娴,解决春耕春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头戴草帽,脚穿雨靴,在刚刚搭好的25亩育秧工厂里,今年第一批优质稻谷——“甬优4949”长势喜人。看着碧绿整齐的秧苗长势喜人,市农科院技术人员们露出欣慰的微笑。

当天,市农科院特邀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黄见良、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程咸立、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汤亚斌、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梁振华,联合市科技局等共10多位专家,深入企业,开展稻虾鸭复合种养技术专家咨询会,推进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项目和现代化先行县共建项目的实施,解决合作社在长期发展规划、小龙虾苗种自繁、鸭苗品种选择、水稻品种选择以及生产环节的种养衔接等方面遇到的技术难题,科技助企破解技术难题、提高经济效益。

“新农人”田淑娴是赤壁市安丰村人,从小心怀乡村田园梦,硕士毕业后,于2016年返乡创业,深耕科技兴农一线,探寻现代生态农业的“新路径”。她以菌治菌,构建高效的“菌—藻—虾—鸭—稻”生态系统,生产优质农产品,攻关研究解决水产养殖自动菌藻培养和喷灌技术规程及产业化推广应用技术,并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不断实践和优化,田淑娴的微生物稻虾鸭中试试验田亩产值达6000元。

赤壁市是全省水产大县之一。全市水产养殖面积常年稳定在18.83万亩。近年来,赤壁市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围绕特色水产大县向生态健康渔业强县跨越的总体目标,走养殖品种优良化、养殖技术科学化、养殖模式多样化、渔业生产标准化、渔业环境生态化的路子,不断增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新动能。去年,省级赤壁市稻鸭+生态低碳智慧农场建设项目落地该合作社,目前正在推进25亩育秧工厂和500亩稻鸭生产基地建设等。

咨询会上,专家们围绕田淑娴智慧农场里建立小龙虾苗早繁试验田、再生稻肉鸭共养试验田、稻鸭养殖模块设计、稻虾鳝技术试验田、高产双季稻和再生稻试验田等核心问题进行解答,提出了有针对性、可行性强的方案。

“我们的专家涉及农业的方方面面,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余安安主持了此次专家咨询会,并在讲话中强调:群众是“地气”之根,是源头活水。作为新时代的农业科技人员,只有接好“地气”,让工作冒着“热气”,在群众工作中才能真正有“底气”。市农科院将长期跟进、持续指导娴子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种养殖生产。

责编:王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