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
《五百年后》是一曲罕见的以科幻题材为背景的爱情歌曲。 相比动辄“万亿倍”的宇宙,渺小人类那渺小的情感波动,甚至比不上苏必利尔湖中一只孑孓踩下的涟漪;在更加微妙、不可确定的量子面前,人的情愫又显得过于稳定,甚至空洞。 但你可曾想过,哪怕简单的一句“我爱你”,就像飞掠冥王星的新视野号,就像跨越10亿光年的引力波,一旦错过,可能就再没有第二次机会
科技日报讯 (记者何星辉)在正式投入运行不久,“中国天眼”即遭遇疫情冲击,不过,在众多科学家的合力呵护下,“中国天眼”在疫情期间确保了正常运行。截至目前,“中国天眼”已发现并认证的脉冲星达到114颗,加快进入科学产出阶段。日前,“中国天眼”又发现了新的脉冲星
中新社福州9月18日电 (郭超凯)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吴岳良18日在福州表示,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已实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一步“太极一号”的基础上,中科院正按规划路线图启动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第二步“太极二号”双星计划。 当天,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在福建福州举行开幕式。吴岳良在会上做题为《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与“太极一号”卫星技术验证结果――“太极一号”迈出奠基性的第一步》的主旨报告
宇宙中常见的怪兽 黑洞的提出,还要回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广义相对论提出的那一年,德国天文学家史瓦西求出了爱因斯坦方程的第一个严格解,对应的是球对称、不自转物体重力场的精确解。他发现,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存在一个临界半径——后被称作史瓦西半径
近日,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再次放出重磅消息,宣布时隔四个月后,再次直接探测到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自今年2月以来,LIGO第二次宣布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同时发布会上还透露了一个疑似引力波信号。 “这说明今后引力波事件探测的概率要比我们以前预计的高不少,非常激动人心
本文摘要:如今,大多数导航系统依赖GPS之类的全球导航系统卫星系统(GNSS),该系统能发送到和拒绝接受来自绕行地球运营卫星的信号,但这种技术也不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因为卫星信号可能会受到诸如高层建筑的挡住,或者被阻碍、仿真和屏蔽,以致影响其导航系统的精确性。日前,英国的一支科研团队在国家量子技术展示会上首次展示了一种可移动的独立国家量子加快计,能在没GPS或其他卫星技术的情况下获取导航系统。 如今,大多数导航系统依赖GPS之类的全球导航系统卫星系统(GNSS),该系统能发送到和拒绝接受来自绕行地球运营卫星的信号,但这种技术也不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因为卫星信号可能会受到诸如高层建筑的挡住,或者被阻碍、仿真和屏蔽,以致影响其导航系统的精确性
2021年第7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2022年为“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年”(以下简称:基础科学国际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首次应成员国的要求,以基础科学作为国际年主题,强调基础科学对研究、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目前,已有27个国际科学组织、90个国家科学院和国际科研机构、2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积极表态支持基础科学国际年
报告摘要:报告将介绍短时标时域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重点介绍与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相关的暂现源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我们关于宇宙中核合成合成和生命大分子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梁恩维,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佳提名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院长,专业技术岗位二级,广西区优秀专家
7月13日上午,物理学院在10教-A201教室举行了2019年暑期班开班仪式。参加仪式的有学校党委副书记吴尽昭教授、物理学院院长梁恩维教授、《生物物理学》授课教师贾宏博教授、周艺教授,以及参加暑期班的学生220人。开班仪式由物理学院党委书记袁涛老师主持
天文学家自己都没想到,引力波探测到了迄今为人所知的、最大规模的黑洞合并事件。这次合并强大、遥远,且令人困惑。9月2日,《物理评论快报》和《天体物理学期刊快报》分别上线文章,介绍了这项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