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是什么? 【导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的阴气、阳气;也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肺肾二脏收、藏之气和肝心二脏的生、长之气。但笔者认为,此两种解释有失偏颇。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阴阳,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的阴气、阳气;也有学者认为是指人体肺肾二脏收、藏之气和肝心二脏的生、长之气
盘点秋季养生茶,看你喝对没有? 喝茶是最好的日常清理肠胃的方法,茶可以消脂解腻,可以帮助肠胃获得维生素和纤维素,帮助肠胃解毒和蠕动,排出肠内堆积毒素。那么秋天应该喝什么茶,怎幺喝茶是秋日养生的关键,不知你喝对了没有? 乌龙茶是介于绿茶、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茶性平和,不温不寒,具有很强的杀菌消炎功效,能有效防止呼吸道感染。 乌龙茶含丰富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常喝乌龙茶可以清热解毒、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对去燥、减肥有很大帮助
为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老城片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口腔医院的谢主任在纪念馆社区讲解冬季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围绕以传统养生学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养生保健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养生保健的**时间,2、注意保暖,3、开窗通气吗,4、早晨锻炼莫随便,5、切莫选择树林,6、中年人不宜晨练,7、睡眠很重要。冬季气候严寒,阴盛阳衰,人体受严寒气温的影响,合理地调理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的充足,对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养生保健知识,使之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秋季,告别了夏日的炎热,让在夏天透支的身体,在秋天补起来,可能大家都会感觉到,到了秋天,天气凉爽了,胃口也开始变好了,自古就有“贴秋膘,好过冬”的说法,但也不可盲目的吃,吃出来的病也不少,未避免孩子们身心都难受,那么,有些食物就不要图一时的口快!深圳军事夏令营的小编建议家长,要注意孩子,戒掉这些不好的饮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使人发胖
“寒症不就是身体畏寒、手脚冰凉吗,有啥大不了的?”小康爱一直这么认为。 但其实,寒症有不同的类型,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各不相同。 除了畏寒畏冷和手脚冰凉外,还有很多隐藏的体寒症状,比如,总是有不安感、看东西昏花、记忆力衰退、没有干劲、睡不醒等等,这些大部分都是“寒症”导致的
本文摘要:初秋来临,白天虽仍有热感,但夜晚的温度已算是炎热。中医指出,对应这种由阳盛渐渐变成阴盛的转折点,人体阴阳新陈代谢大自然也转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那么,入秋以后,我们的饮食要如何调整呢? 中医道家美称“秋冬养秽”的原则,秋季道家不应留意护阴润燥,以养肺以定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故又称“三伏灸”、“三伏贴”。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思想,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风湿骨关节病、痛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因其副作用少、费用低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老少咸宜等优点,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内分泌风湿一科在2016年度继续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望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痛经患者及家属积极参加,咨询电话:8738810,8738811
【太平洋家居网 生活频道】冬至又名‘一阳生’,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冬至进补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但不是说入冬就开始忙着服补品、喝药酒,冬至是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的时期,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在冬至进补才有效果,尤其是阳气虚弱者与易患冬病者最该在冬至进补。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