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作
安全口画廊 》香港香港仔田湾兴和街25号 大生工业大厦 3楼 (显示地图) 于这系列近作中,高天恩以静物画探索她对现实的各种构想,将现实画面视为一个被密切观察的世界。艺术家脱离她一贯的人物主题和肖像画,近期转向静物主题,意外地反映了她对荷兰黄金时代静物画的心怡。 刘兆聪一向热衷捕捉日常的浮光掠影,作品从其日常居住的城市出发,引领观者游历不同的都市景观、街角事物的光影印像,当中城市和大自然的景物看似合而为一,但艺术家觉得两者始终有所分隔
郭旭达在大学时代习画,却因为对形体、材质的感动和好奇而逐渐由画家转为雕塑家。移居纽约之后,在经常流连忘返的历史博物馆中观察到不同民族对同一种形体或材料有着相同的感动,因而察觉到似乎人类在本质上存在着某种“共同性”,于是展开了长期的溯源行动,对自然物做各种角度的观察,并加以绘图纪录。他寻找“本质”上的形,长久下来,他在脑海里累积了或片断或不完全的形,然后在相互冲突当中自由地将它们结合,直到形成一个完整而对他有意义的形体,最后着手将之做成陶雕
亚明(1924~2002年),安徽合肥人。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历任无锡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华东美协理事,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香港《文汇报》中国画版主编,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乡土油画”自80年代初期鼎盛画坛,以其人文主义的前驱姿态导引了中国当代艺术。以后产生分化,一部分跌入商品性风情画领域而不能自拔,另一部分则沿表现性或表现主义创作倾向渐趋成熟。分析有三:其一是深入农民文化内部,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外部观照,如罗中立、宫立龙近作;其二是倾向于呈现本土意识,从更广泛领域展示中国乡村文明的悖谬与丰富,如贾涤非、任小林之作;其三是借助表现主义语言,在广大荒漠与原始粗犷中寻找人的真实,如陈卫闽、程丛林、段正渠
[画家简介]:缑建明,字白之,号五梅堂主,甘肃天水人。自幼习画,山水习明清诸家,熟于石谷、渐江、黄宾虹。花鸟源北宋院体画,近代师任颐、吴昌硕、齐白石
呼应段建宇近作中所展开的场景、体态、“画中画”的引用和转换、“画中物”的设置以及空间结构的多重性,在欲望与无欲之间、叙事的潜能和绘画语言之间、形象的表演性和绘画本身的行为性之间,段建宇持有高度自觉的意识。她时刻让我们在虚构性和现实、肉身经验之间游移,使得绘画不再轻意可以成为实现欲望或唤起欲望的工具,这也意味着,这些形象和我们最终建立可能是某种深刻的“无欲无求”的关系,因而朝着个体各自深层的渴求展开生命的交流。 在这样富有辩证性的绘画运动中,绘画展开的不再仅仅是关于现实问题的直接揭露,而是在造型语言、图像空间和观者肉身经验之间形成相互角逐的动态关系,敞开了共存所应有的包容,此时,生存内在的基本条件和本原状态有可能如顿悟般浮现出来
只要你识字,都应该读诗。因为诗是文字组成的**成品。只要你读诗,就不能不读唐诗,因为里面有中国最好的诗
本地实验艺术团体“她说创作单位”创作总监。游走于导演(剧场/影像)、策划、演员、多媒体创作人之间。近作包括:京都 X 香港交流演出《小王子》、社区文化大使计划《飞飞旅游爸》、海防博物馆演出《没有杀过一个人》、实验作品《安东尼.阿陶的残酷与抽离时份》、编作音乐剧场《N 个被 XX 的革命现场》等
新书/分享(八):新书分享会︰《有教无泪──教飞妈妈伴孩子飞翔48式》(20171028|16:00-16:30) 活动内容︰ 作者自诩为一个不甘寂寞,惧怕沉闷的妈妈。一手抒写心灵,盼望为城市人解解郁结,一手书写亲子家庭,渴望为紧张的父母松松绑。带过孩子离家出走,也跟孩子扮过狗狗,用尽出奇制胜的点子,不按章法出的牌,务求打造一道亲子沟通连结的桥梁
麦兜,作为80、90后港人集体回忆的卡通人物,陪伴了许多人的童年时光;而那些小时候看觉得天真烂漫、无厘头的画面,长大后竟然哭红了双眼。作者麦家碧和谢立文于1980年创作了麦兜,麦兜的故事中无论是围绕亲情、友情间温馨可爱的互动,对香港草根家庭的描写,还是以香港社会风貌为背景的纪录,都足以让它成为城市重要的文化符号、香港出品的代表作。 今年,两位作者再度合作,联同香港苏富比举办“麦兜 · 爱在初春苏富比”展览(即日至2月4日),展出18件从未经发表的麦兜近作,在新一年与善良单纯的麦兜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