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宇航科学院
吴艳华,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安徽太湖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1989年7月加入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84年8月至2002年3月,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计划部、综合计划财务部、综合经营部工作,先后任助理员、副处长、处长、部长助理、副部长、部长等职务
2018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107周年中央批准开展纪念活动。为此我们发表了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薛惠锋教授的这篇纪念文章。薛惠锋不但是中央专项"口述钱学森工程"办公室主任还是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系统工程中国学派"的重要传承者、"钱学森智库"的第一践行者
卫星导航应用的蓬勃发展,始终伴随航天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核心供应商之一,目前在轨卫星已达39颗。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军4日在沪召开的第八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上介绍,从2017年底开始,北斗三号系统建设进入了超高密度发射
8月24日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传感器与物联网高峰论坛在北碚区举行。数百位国内外政产学研领袖和专家齐聚北碚共享传感器产业发展机遇共商物联网时代合作大计。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在碚揭牌
电磁波物理与遥感科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1946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西婺源
航天英雄杨利伟为南京市第三十九中上“开学第一课” 为普及航天知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航天精神,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9月15日,中国科技馆举办了“同上科学课·共筑航天梦”开学第一课活动,邀请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在线解答关于“载人航天”的相关问题。全国有五家场馆地区的青少年申请了对话杨利伟的机会,江苏馆是五家场馆之一,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是江苏馆指定的唯一官方活动学校。 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同上科学课 共筑航天梦”开学第一课活动在品真楼五楼报告厅进行,江苏科技馆特聘企划师曾川宁一行莅临会场,120名余学生代表和杨利伟连线互动,其他师生在教室观看线上直播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在2019年国际宇航大会上,86岁的戚发轫院士获得了本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 Hall of Fame)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动空间科学技术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戚发轫院士是我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13届莫斯科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今天正式开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企业携防空、海防、对地打击、无人机、电子信息系统等五大领域的航天防务类全系列装备和商业航天发展体系精彩亮相,引起媒体和参观者的热切关注。 展会上,我国首个具有低成本、快速集成、快速入轨创新特点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KZ-1A固体运载火箭及中国运载能力最强、起飞质量最大、箭体直径最大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KZ-11固体运载火箭受到俄罗斯专家的好评。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副总经理魏毅寅表示,透过莫斯科航展上的这些展品,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国“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和实力,更有践行“放飞神剑、收获和平”理念的实践和行动
电磁波物理与遥感科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1946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西婺源
浩瀚太空新添一颗“吴伟仁星” 北京9月8日电(郭超凯)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 北京9月8日电 (郭超凯)9月8日,“吴伟仁星”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