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
10月20日,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国航天高峰论坛暨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京召开。论坛由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法学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办,指导单位为中国科协、国防科工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石泉,航天老领导刘纪原、王礼恒以及外交部、国防科工局等有关部门领导,航天系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专家、学者300多人参加会议
新华社内蒙古四子王旗6月26日电(记者王玉山)26日8时07分,神舟十号飞船成功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顺利出舱,身体状况良好。 这是神舟飞船第10次从太空返航
近日,中国首档电视公开课节目《开讲啦》正在央视热播,尽管每晚11点半的播出时间稍微晚了一些,但还是没能阻挡观众们想看的欲望。节目自8月27日开播以来引发了业内人士、媒体和观众的热议,被不少网友称赞为传递正能量的心灵“好声音”。 为此,本报记者前往北京,对该节目的主创人员、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评价研发组制片人吴晓斌和唯众传媒总裁杨晖进行了专访,从中探秘这个节目的“好思想”是怎么产生的
4月22号,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正厅级)郑强已出任太原理工大学校党委书记一职。但是我却真的希望他可以去清华、北大任校长!郑强被网友称为“最牛校长”、“网红校长”,被评为“最受大学生喜爱的校长”。 据统计,在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中,有一半以上是自费出去的,而学成回国的人员不到三分之一,其中自费留学生回国率只有4%左右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官方科普微博@航天五线谱 公布了一张图片,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那就是超高清的中国空间站超高清示意图。 官方表示,按照计划,中国空间站将于今年年底完成T字构型建造,舱内活动空间超过110立方米。 内部将配置2个航天员出舱舱口和1个货物气闸舱,并提供6个睡眠区和2个卫生区,可实现长期3人、短期6人驻留,可以说是太空别墅了
杨利伟的身体情况不佳不能再次升空,神舟五号在升空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给杨利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至于他根本没办法继续执行任务,否则怕是有生命之忧。 我国是在神舟5号的时候第一次载人进入太空,相信大家对于杨利伟这个宇航员也是非常的熟悉,就是唯一一个坐在神舟5号里面完成太航行的人,完全可以说是我们中国航天的第一人,可是杨利伟在最后回到地面的时候,就再也不想要回到太空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听说过杨利伟重新回到太空的事情,那么是为啥呢? 首先就是因为在升空的时候,其实神舟5号也是发生了非常大的波动,当时的杨利伟就感觉自己应该是要牺牲了,还好最后他挺了过来,在进入到太空之后,他也感受到了太空的恶劣环境,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身体非常不舒服,再回到地球的时候,他也在床上躺着休息了很长时间,到现在可能都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第二次载人登空的时候,杨利伟的年龄和他的身体情况已经不允许他再飞上太空了,再加上杨利伟已经拥有了比较丰富的太空经验,他在太空当中的所见所闻,还有感受以及身体的变化,都是会对婆婆研究太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压力为主要是在航天局里面和新人交流,告诉他们再进入太空之后可能会遇到什么或者应该注意什么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在许多科技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不得不提的是中国的航天科研,航天发射任务的完成也让世界看到了所谓的‘中国速度’。截至目前,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航天员,如杨利伟,景海鹏,聂海胜,曲志刚等,他们都是家喻户晓的男航天员
航天英雄杨利伟为南京市第三十九中上“开学第一课” 为普及航天知识,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航天精神,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9月15日,中国科技馆举办了“同上科学课·共筑航天梦”开学第一课活动,邀请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在线解答关于“载人航天”的相关问题。全国有五家场馆地区的青少年申请了对话杨利伟的机会,江苏馆是五家场馆之一,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是江苏馆指定的唯一官方活动学校。 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同上科学课 共筑航天梦”开学第一课活动在品真楼五楼报告厅进行,江苏科技馆特聘企划师曾川宁一行莅临会场,120名余学生代表和杨利伟连线互动,其他师生在教室观看线上直播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了解到,在2019年国际宇航大会上,86岁的戚发轫院士获得了本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 Hall of Fame)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动空间科学技术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戚发轫院士是我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神七进入综合测试阶段 14航天员角逐3名额(图) 美航天局否认销毁月球“人类遗迹”照片(图) 中新网1月7日电 今日召开的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透露,2008年中国航天计划发射15枚火箭,17颗卫星和一艘飞船。 在过去的2007年里,除了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之外,中国航天在2007年里十次发射全部告捷,成功完成了“长征”运载火箭百次发射、在轨交付“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新建海南航天发射场等多项任务。首次绕月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更标志着中国航天已迈入深空探测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