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机
材料加工服务与装备 中国钢研是国内最早从事热等静压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机构之一,在热等静压领域拥有雄厚的综合优势,具有丰富的热等静压技术应用实践经验。 中国钢研是国内最早从事热等静压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机构之一,在热等静压领域拥有雄厚的综合优势,具有丰富的热等静压技术应用实践经验。 中国钢研提供涵盖打印工艺、支撑设计、机械加工、后处理、检测等全工序3D打印增材制造全套解决方案,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打造增材制造生态圈
安广丰,男,1989年9月出生于山东莘县,2009年12月加入中国***。2016年12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任职于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讲师;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航卓百博士后;2020年12月入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受聘为副研究员。 先后主持国家两机专项基础科学中心重大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先进航空动力创新工作站项目一项、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外委课题一项、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外委课题一项、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外委课题一项;参与国家两机专项、民机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多项
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受聘担任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出口主要基地、民机零部件重要制造商,国家重点优势企业。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践行“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理念,在军机方面,研制生产了歼5、歼7、枭龙、歼10 等系列飞机数千架,歼-10飞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外军机用户达十多个国家
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关于召开2023年度第一次人工智能标准讨论会的通知 [2023-03-23]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CSTM民机材料标准化领域委员会团标项目征集通知(2023年第一批) [2023-03-22]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关于公开征集中国材料与试验标准化委员会建筑材料标准化领域委员会非金属矿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 [2023-03-22] 根据国家《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辽宁省消防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现将《全氟己酮灭火系统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通过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URL])进行为期15天的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3月16日-2023年3月30日,请以新发布的报批稿为准,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若有异议,请在公示期间与我会联系。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国际”)是一家面向全球的控股型企业,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业务包括国际航空、电子信息、国际业务、现代服务业等四大板块
课题组简介: 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空气动力学、民用飞机及航空发动机气动设计、气动噪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承担国家重点科技计划、工信部民机专项、上海市科委以及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商发等多项研究课题。 (1)已获得或即将获得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或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身体健康; (2)具有飞机或航空发动机空气动力学数值模拟或优化设计的研究经验; (3)能熟练使用商用软件进行网格生成以及数值计算,熟练使用Fortran或C++语言,具备编写CFD程序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科研和开发工作的能力,工作勤奋踏实,具有团队协作和探索精神
9月14日,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以下简称“物流信息国家工程实验室”)牵头单位圆通速递有限公司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建“航空产业链与物流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以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副董事长、圆通航空董事长苏秀锋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以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增加航空产业链信息互通、确保信息真实完整性、建立多方共识的信任机制有重要作用。通过成立“航空产业链与物流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本次合作双方旨在利用区块链溯源等技术,解决商品在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流通过程当中的信息传递和信任问题
中国的主要飞机制造商开始为参与大飞机的零部件制造作准备。昨天,《第一财经日报》从中国一航获悉,中国一航成飞民用飞机有限公司(下称“成飞民机公司”)将在成都打造飞机产业园,为将来大飞机项目的零部件制造作准备。 据了解,成飞民机公司已经与成都市青羊区政府达成协议,将在成都建设总占地440亩的航空产业园,首期投资5.7亿元,建设周期为两年,到2010年正式投产
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航国际”)是一家面向全球的控股型企业,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业务包括国际航空、电子信息、国际业务、现代服务业等四大板块
戴玉婷,女,1985年生,现为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飞行器设计,气动弹性,流固耦合,压电控制等。 教育背景 2008.9~2012.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2011.8~2012.9:美国杜克大学工程学院,联合培养 2004.9~2008.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工程学院,本科 科研经历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承担总装预研、民机预研、型号攻关等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多个飞机和导弹型号的气动伺服弹性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