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中国文化报讯 (驻河南记者张莹莹)为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8月18日,以龙门石窟佛教文化艺术为主题的“龙门佛光——河南佛教艺术展”在台湾高雄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正式登场。 本次展览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佛光山文教基金会主办,龙门石窟研究院、河南博物院、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承办,河南省文物局协办。 展览以“胡风汉韵——南北朝时期”“盛世梵影——隋唐时期”两部分呈现,是一次全面阐释佛教文化东传变革历程、展现佛教艺术发展高峰时期独有魅力的文化盛宴
他被誉为现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给中国留下了一个尚未实现的预言。 谈到现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有必要提及托恩比。托恩比是英国历史学家
位于运城市安邑城内东北方原太平兴国寺内,又名南海塔、安邑塔,唐贞观年间创建,宋代改建。 塔呈平面八角形,共十三层,原高89米。多年来因地震等原因,塔身高度减少了18米,现留十一级、71米
觉悟的中文解释: 觉悟亦作“ 觉寤 ”,既觉醒之义。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动地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定其社会活动效率和成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觉悟就是态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越南籍法师Kieu Quan Thuan(法号 Thich Pho Duc),刚完成在云林科技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将于七月底返回越南,借此空档期间,前来心慕已久的佛光山参访,7月19日下午停留至20日中午。由国际佛教促进会接待,并安排义工詹宏文导览。 法师15岁出家,22歳成为比丘,至今已经出家18年了
“死亡,既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而是一桩庄严的佛事。”法鼓山提倡的关怀,是全生命的关怀,从人一出生开始,历经少年、青壮年,乃至年老、死亡的各个人生阶段,都是大关怀涵摄的范畴。尤其,在死亡的面前,我们特别显得无助而渺小,究竟,我们该怎么面对这人生的最后一堂课呢? “临终关怀”APP收录了圣严法师《生与死的尊严》、《为什么要做佛事》、《超度真的有用吗》、《如何能往生净土》等17种文字及影音开示,以平易近人的文字,介绍佛教的生死观,让死亡不再只有悲凄痛苦,而是教导我们在面对生死示现时,如何才能够利益临终的亲友,更学习如何运用佛法平安幸福地走完一生,走向永远有希望的未来,进而解脱生死苦海的束缚
佛学研究中心联合学界、教界同仁,首次举办“戒律与生活”系列活动,包括线上学术讲座以及线下工作坊,学习佛门礼仪,体验佛教文化。“汉传佛教八宗概论”在线系列学术讲座(第三期) “汉传佛教八宗概论”系列(第三期)在线学术讲座将于2022年10月至12月举行,除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报名外,也召募小组学员以“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在线学习,欢迎各界人士报名参加。“汉传佛教八宗概论”在线系列学术讲座(第二期) “汉传佛教八宗概论”系列(第二期)在线学术讲座将于2022年7月至9月举行,除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报名外,也召募小组学员以“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在线学习,欢迎各界人士报名参加
春武里府一年一度的布法罗赛马节 (ประเพณีวิ่งควาย 2561) 是在佛教大斋期结束时举行的最激动人心的活动之一,其传统可以追溯到 140 多年前。 今年的节日将于 18 年 24 月 2018 日至 23 日举行。水牛赛马将于 XNUMX 月 XNUMX 日举行
又是年终岁末,中华西密佛教正心国际文化协会于12月18日,与台北市议员王鸿薇共同提供善心物资一批捐赠给信义区双和里、景联里及景勤里的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民众,当天由三个里的里长代表接受。 王鸿薇议员办公室主任说,中华西密佛教正心国际文化协会长期关怀经济弱势民众,这几年一直对于松山信义区的弱势贫苦人家提供关怀,此次的爱心活动,除了希望能在寒冬中带给弱势民众关怀外,更期待未来能汇集社会大众的爱心,共同关怀并协助弱势民众。 本会总会会长卓志扬会计师说,中华西密佛教正心国际文化协会成立于民国89年,秉持着“大悲行愿 无处不现”的精神,在台湾板桥、新竹、台中、嘉义、高雄及马来西亚等各处推动各类社会关怀活动,我们修行学佛,就是要学习佛陀的悲悯众生、利益众生,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处事中,以慈悲喜舍的心,符合十善、四无量心及六度的行,接待身边的亲朋好友,并推及一切的有情众生
进入三井寺,映入我们眼帘的第一栋建筑物,就是新建的天王殿。 在佛教寺院中,天王殿供养着弥勒菩萨。《阿弥陀经疏》云:“或言弥勒,此言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