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
危险的小行星过去曾影响过地球,我们人类应该对未来的潜在威胁感到担忧。 这就是为什么NASA最早于11月23日启动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任务。 该机构在周四的简报中大谈其DART的计划
数千年前宇宙两行星大“撞车” 据8月12日美国“每日科学”网站与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在线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所属“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现了两颗围绕一颗年轻恒星运行的行星“残杂”,在数千年前发生过的一起声势浩大的宇宙连环撞击事件中,这两颗行星曾以极高的速度对撞。具体论文在8月20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公布。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是NASA“大型观测台”计划中最后一台进入太空的望远镜,其超敏感的红外线设备属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女儿的灵界朋友》有着关于伯利兹与马雅文化历史的生动记述,更深入刻画了养育、婚姻和信念的挣扎。”——《时人》杂志(People Magazine) “艾德蔓带领读者进入每个母亲都会经历的旅程——超乎理性的希望、不问理由的相信……也带给我们其他书所没有的——诚实和慰藉和友谊。”——凯瑟琳‧哈里逊(Kathryn Harrison),《罪之吻》(The Kiss)作者 一个女人的追寻,想为她的家找到解药; 一种相信,带她进入异国,也进入新的心境
新华社华盛顿1月8日电美国航天局最新发布消息说,小行星探测器“奥西里斯-REx”日前在距地球1.13亿公里的地方拍下一张照片,使得地球、月球和小行星贝努“同框”。 小行星贝努直径仅约500米,是人类航天器迄今在轨绕行的最小天体。 美航天局说,该探测器在2018年12月19日飞近贝努的过程中,其携带的照相设备拍下了一张宝贵的长时曝光照片
2010年11月16日15:08新华网我要评论(0) 新华网东京11月16日电 (记者蓝建中)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高木义明16日宣布,研究人员已经确认,在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密封舱的回收容器中发现的1500个物质微粒,大部分是来自“丝川”小行星的岩石。 这是人类首次从小行星上采集到物质,可以说“隼鸟”号完成了最重要的任务,圆满完成了探测小行星的计划。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今后将与全国研究人员合作,对这些小行星物质进行详细分析
通过自愿停止生育的形式使人类消失,将会让地球的生态环境恢复健康。当我们变得稀疏,环境的拥挤和资源的短缺都将得到改善。 生孩子有什么错?你不喜欢小孩吗? 如今是不是不合适的人在生孩子? 我特别聪明,是否应该将基因传递下去? 病毒,饥荒,战争和有毒废物会让人类灭绝吗? 我们都应该自杀吗? 如果你们的所有成员都灭绝了,那运动不也就消失了吗? 全世界的出生率都在下降
欧航局不明飞行物将坠入地球大气层疑火箭残体《新闻》 【环球网报道】俄罗斯卫星网10月30日援引欧洲航天局(ESA)网站消息称,一不明飞行物11月13日将坠入地球大气层。ESA将该不明物体命名为WT1190F或WTF,判断其可能为一块太空碎片,更具体地说是“疑似火箭残体”。 ESA网站消息称,WTF预计将于格林尼治时间11月13日6点19分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后残余部分将坠入距离斯里兰卡约1万米的印度洋海域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 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 两千多年后,我国“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 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 两千多年后,我国“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走入婚礼殿堂。 登高望海,风景绝佳! 石景“玉兰含苞”。它本是一块椭圆形的花岗石,在漫长的海蚀风化过程中,依自身重力分裂成几瓣,形成“玉兰含苞”的奇特造型,堪称世界上最大的玉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