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役
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在此之前明朝嘉靖中期的赋役制度便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内容包括税赋折银征收、赋役项目合并等在嘉靖末年及隆庆、万历年间广泛实施的一条鞭法则将这种趋势推上一个顶峰。在这个过程中东南沿海爆发的抗倭战争显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年—1095年)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
时 间:2019年5月31日(星期五)9:40 臧知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出版《周秦社会结构研究》《生存与抗争的诠释——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纲》《伦理本原——孝经与中国文化》《战国秦汉行政兵制与边防》《秦汉土地赋役制度研究》等专著20余部,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文史哲》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及省部项目多项,入选国家社科优秀成果文库一项,获省部级奖多项,现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副会长。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国货币化在宋元明时期在台州地方上的发展的进程性问题,意图针对宋明货币化发展“断裂”,在“唐宋变革”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悖论中搭建起更为贯通的解释框架。从宋明发展的长时段的角度觐察,则11世纪到16世纪这600年间宋代台州货币经济从扩张到收缩、到再扩张之问的转换十分明显,台州货币化发展的过程,一言以蔽之,可以概括为货币化-去货币化-货币化的周期性变动。由于很难对货币化进程有一个准确的衡量,在考察一地的货币化进程时,关键之处在于,衡量通过货币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比例增加,以及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台州地区来讲,货币化进程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体制或结构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