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国货币化在宋元明时期在台州地方上的发展的进程性问题,意图针对宋明货币化发展“断裂”,在“唐宋变革”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悖论中搭建起更为贯通的解释框架。从宋明发展的长时段的角度觐察,则11世纪到16世纪这600年间宋代台州货币经济从扩张到收缩、到再扩张之问的转换十分明显,台州货币化发展的过程,一言以蔽之,可以概括为货币化-去货币化-货币化的周期性变动。由于很难对货币化进程有一个准确的衡量,在考察一地的货币化进程时,关键之处在于,衡量通过货币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比例增加,以及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台州地区来讲,货币化进程取决于两个因素,即: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体制或结构的变化。这两个因素是本文方法上考察台州货币化发展的依据。本研究通过比较宋代台州扩张性货币政策驱动的案例和明代台州收缩性货币政策驱动的案例发现,财政结构在宋元明时期台州货币化发展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即赋役体系和盐业专卖制度的变迁影响了台州宋明不同时期“货币化”到“去货币化”周期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