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
寻常型牛皮癣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很多的牛皮癣患者就是因为在疾病发病的初期没有发现病情,进而使得疾病的病情加重,甚至是转变为更加严重的类型,由此可见学会诊断牛皮癣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寻常型牛皮癣有哪些诊断要点? 寻常型牛皮癣有哪些诊断要点? 1、患处是否有鳞屑。寻常型牛皮癣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牛皮癣的发病处会有一层银白色的鳞屑,并且这些鳞屑每天都会掉落,这对于患者的身体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摘要]夏末秋初,空气稍微凉一点很多人就会出现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等症状,不仅非常难受,还影响工作和睡眠。过敏性鼻炎作为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很多患者对其较为关注,或者有时候就会认为打喷嚏流鼻涕=过敏性鼻炎,反而使大家忽视了其它一些也会导致打喷嚏流鼻涕疾病的存在,比如血管运动性鼻炎。西安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带大家现在就来认识这种特殊类型的鼻炎
目的 探讨食管异物患者外科治疗的效果,为其防治提供借鉴。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5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72.22%),女5例(27.78%);年龄57.50±15.28岁(30~82岁)。18例患者均有吞食异物史,食管异物以动物骨骼为主(55.55%,10/18),食管胸上段(66.67%,12/18)为异物最常见嵌顿部位
我院口腔科成立于1990年,开展常规口腔临床操作技术,包括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及口腔正畸、修复等学科业务,科内有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2名,甘肃省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1名,近年来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12篇。张小恒,1990年毕业于原兰州医学院口腔医学系,200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专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甘肃省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要说现在的人最容易得的病,非胃病莫属。这也难怪,由于现代人竞争压力大,经常三餐不规律,加上总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久而久之就很容易引发胃病,所以有“十人九胃”的说法。 我们常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民间及网络上也流传出许多关于养胃的食疗方子
1. 伴有真菌感染或有真菌感染倾向的皮炎、湿疹。 2. 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所致的炎症性皮肤真菌病,如手足癣、体癣、股癣、花斑癣。 6. 由真菌、细菌所致的皮肤混合感染
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之间有什么区别? 提到溃疡,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胃溃疡,而知道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则不多,不少人把二者混为一谈。这两种溃疡都是由胃酸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的,但症状上有着明显不同。 十二指肠溃疡也是消化道的常见病,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皮质接收外界的不良刺激后,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壁血管和肌肉发生痉挛,使胃肠壁细胞营养发生障碍和胃肠粘膜的抵抗力降低,致使胃肠粘膜壁易收胃液消化而形成溃疡
冬季天气寒冷,幼儿冬季养生健康很重要。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小儿出屋,小儿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锻炼,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
出现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主的临床综合征症候群,其综合征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细胞增生为主的可分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ⅡA,仅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无细胞增生的可作为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ⅡB,此外,患者尚可伴发有多发性神经瘤,黏膜神经瘤,巨结肠症等,Miller等报告12例嗜铬细胞瘤,手术后有2例血清钙及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持续升高,皆于切除双侧甲状腺髓样癌和增生的甲状旁腺后才降至正常,Samaan等报告3例类癌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建议对所有类癌病人要详细侦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存在,临床上常以某一个腺体病变为主要表现而掩盖了其他内分泌腺肿瘤的表现,故当发现某一内分泌腺瘤时,还须考虑有本综合征的可能。 1、甲状腺髓样癌占80%~92%,为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的肿瘤,临床上除符合癌征特点的甲状腺肿大外,将因分泌降钙素及多种异源性激素(ACTH,VIP,5-HT等)而引起多种临床症群:消化性溃疡,腹泻,皮肤潮红,高血压,但血清钙并不低甚而偏高;测定血降钙素升高。 2、嗜铬细胞瘤占70%~80%,多为双侧肾上腺髓质,与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不同,以分泌肾上腺素为主,70%呈家族性,10%临床上无症状,90%呈嗜铬细胞瘤临床特征,少数伴发神经纤维瘤病及小脑-视网膜综合征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健康大鼠生长性能及脂多糖(LPS)致急性应激大鼠肠道结构、肠道二糖酶活性及肠道炎症的影响。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丁酸梭菌组,每4只大鼠1笼,每组3笼。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LPS+丁酸梭菌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0.05%丁酸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