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块
Abstract: 人类的各种开发活动不仅消耗了庞大的能 源也使得各种有害健康与环境的物质排放至 大气中这些物质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不但直接 影响人类的健康也是导致全球变迁的主要原 因之一.全球之变迁包括:气候变迁、生态系统 的改善、水文循环和洋流系统的改变、陆块和 海洋面积及位置的改变等.这些变动在过去为 地球本身之变动与调节但自有人类历史以来 由于人类长期的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因而也牵动了全球的反应.对全球变迁之监控与研究 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对温室气体之观测与控 制一是对全球变迁之数值模拟.由观测资料吾 人可推算出这些温室气体如何与为何会增加 因而可有效的加以监控;但其对目前与未来的 全球变迁会有何种方式与程度之影响并无法 做具体的评估.所以一合理且完全之全球性及 区域性气候模式及大气化学模式乃是必备之工 具.本计划之主要目的在引进并研发出一套完 整之气候与化学模式能够合理的评估我国污 染排放对邻近国家及全球之环境的影响同时 也能进一步评估世界各地污染物排放对我国之 气候与环境之影响.本计划之全程需要五年之 时间来完成本第一年之研究的主要目标为开 发与测试-全球气候模式与-区域性大气化学动 力模式. ; 研究期间 8308 ~ 8407
地球化学家 1941年2月15日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建波,唐敖庆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银锤奖,2003”“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012”享国务院政府特贴
地球化学家 1941年2月15日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新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证据,证明地球大陆是由巨大的陨石撞击形成的,在地球45亿年历史的最初10亿年左右,这种撞击尤为普遍。 科廷大学地球和行星科学学院的蒂姆·约翰逊博士表示,大陆最初形成于巨型陨石撞击地的想法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此前几乎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一理论。 约翰逊说:“通过研究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克拉通基底岩石中矿物锆石的微小晶体,我们发现了这些巨大陨石撞击的证据
地质学家 1947年12月24日生于河南济源。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82年和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
地质学家 1947年12月24日生于河南济源。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1982年和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
中国地大物博,古生物化石丰富,三叶虫更是种类繁多。在这其中,有一类三叶虫因名字中带有“中华”二字,尤其引笔者关注。值此国庆佳节,整理分享给大家
地球化学家 1941年2月15日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的阿尔卑斯造山带是诸多地质理论的摇篮,东阿尔卑斯造山带作为巨型特提斯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特提斯大洋演化、造山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是,对前阿尔卑斯期的构造演化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东阿尔卑斯中部地区,多数前二叠纪基底杂岩的形成时代、变质-变形改造历史和起源等尚不十分清楚。本项目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东阿尔卑斯中部重要的前阿尔卑斯期基底杂岩的系统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和高精度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主要地质体及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识别可能的岛弧体系和微陆块,同时,通过与伊朗和中国境内的特提斯构造带已有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查明这些基底块体在全球板块构造格架中的可能起源位置及其漂移史,最终探讨东阿尔卑斯中部造山带构造演化和重建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大洋的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