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冻土
约6000年前的中全新世中国古冻土记录稀疏,重建工作有较大不确定性。为定量获得这一时期中国各类型冻土相对于现代的变化,课题组根据八个气候模式试验输出的土壤温度和气温数据,研究了中全新世和工业化革命前期中国冻土分布和活动层厚度。相对于工业化革命前期,中全新世多年冻土因轨道强迫所引起的夏季北方偏暖而在中国东北退化,面积减少9%,活动层厚度平均增加3cm;因局地偏冷,青藏高原南部多年冻土向低海拔扩张,面积增加6%,活动层平均变厚4cm
在多年冻土和季节冻土地区修筑铁路、公路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以免路基因冻胀或融沉损坏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对路基采取保温措施是路基防冻害的主要措施之一。隔热性能较好的两种合成树脂保温材料是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该期刊及时报道寒冷、干旱环境下 地球表层系统的过程和格局研究的最新成果。寒区研究: 侧重低温环境下 寒区特殊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强调冰冻圈对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适应对策; 突出冰川积雪 河、 湖、海冰 多年和季节冻土 冰缘地貌等研究对象; 重视寒区工程技术。旱区研究: 侧重干旱环境下 旱区特殊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强调旱区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响应 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和适应对策; 突出沙漠、绿洲、黄土和风沙地貌等研究对象; 扶植干旱区流域 以水为主线 山地-荒漠-绿洲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 积极为旱区的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可靠的科学技术支撑
利用CRUNCEP大气强迫资料驱动CLM4.5模式对过去百年的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利用来自气象站和野外钻孔监测站的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通用陆面模式能合理地模拟出观测的青藏高原土壤温度变化,模拟和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2,纳什效率系数为0.82,趋势分别为0.27 ℃/10年和0.28 ℃/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