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
地址:主楼f829 多年来从事电站锅炉炉膛及燃烧系统改造,致力于解决大型煤粉炉现场发生的燃烧不稳定、经济性差及污染排放高等工程问题。 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主讲硕士生《燃烧理论与技术》、博士生《高等燃烧学》和本科生《锅炉原理》课程。 从1997级至2017级共毕业全日制硕士生75名
风电能源是可再生清洁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大量开发。但目前我国“三北”高风速地区的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电网消纳能力有限,导致"弃风限电"问题突出。我国中东部及南部低风速区接近我国经济中心,可以实现风电的就地消纳,未来将是我国风电能源开发的重点区域
评定标准:农业科学副研究员须熟练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术造诣较深,在本学科有一定知名度;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相关学科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根据本省或本地区农业发展需要,提出可行研究课题;承担完成或省(部)级重大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解决科研工作中较关键性技术问题或较重大疑难问题,并取得较大突破或较重大科研成果,或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推广,取得显著效益,出版或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著作、论文;有培养和指导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的能力。 本条件适用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爱岗敬业,遵守法律、法规,有献身农业科学研究事业和为科技兴农多作贡献的崇高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术作风正派
作为国家级社会公益非营利性环境保护科研机构,永利402com线路检在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创新性、基础性重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的同时,致力于为国家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与咨询需要,为提高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决策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污染场地修复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增强学科发展能力,满足国家各级科研项目研究需要,拟招聘博士后1-2名,具体信息如下: 1、身体健康,品学兼优,科学态度严谨,具备较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无任何不良记录; 2、须于近3年内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将于2020年7月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3、环境科学与工程、土壤学、水文地质学、环境化学、微生物学或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 4、须全脱产在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有意应聘者请通过邮件提交个人资料(附照片一张,邮件请注明“应聘博士后”字样)
8月10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李北群、副校长江志红一行到青海省,与省气象局局长白海、副局长高顺年等领导进行座谈交流,推进局校合作深入开展。双方表示,要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立足地方需求,在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为青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李北群指出,青海省气象局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局校合作历史久远,双方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由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够等因素中国芯片发展常常受国外制约而人才短缺更是国产芯片行业“缺芯少魂”的重要制约因素。据《中国集成电产业人才(2018-2019年版)》统计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集成电 由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够等因素中国芯片发展常常受国外制约而人才短缺更是国产芯片行业“缺芯少魂”的重要制约因素。据《中国集成电产业人才(2018-2019年版)》统计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集成电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约为46.1万人而2021年前后我国集成电行业人才需求规模预计为72.2万人左右也就是说至2021年我国仍然存在26.1万的人才缺口
5月10日下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发展院郭海湘副院长一行到访我校人文社科处,校人文社科处孟庆良副处长和相关骨干教师及工作人员参加交流座谈。 孟庆良副处长主持调研交流会,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发展院郭海湘副院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总体情况和文科发展概况,剖析了我校人文社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希望郭海湘副院长此行能为助力我校人文社科发展传经送宝。 郭海湘副院长分管人文社科办
6月27日上午10点,应我院邀请,清华大学何源副教授在理科楼B311进行了“工业物联网的研究与实践”专题讲座。 根据近年来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趋势,何教授从工业物联网的应用需求和技术现状出发,着重分享了其课题组与国家电网合作,并开展换流站及调相机无人值守监测系统研发的进程与经验。同时,何教授探讨了工业应用场景中的典型问题,并围绕在工业应用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如何去面对物联网研究的新的挑战,把这些问题与挑战转化为新的机遇展开了深度探究
甘肃画院成立于1990年,是隶属于省文化厅的副地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占地面积10余亩,建筑面积4490平方米。座落于风景怡人的兰州40里黄河风情线东段
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193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南京。1952年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