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肢
杜阿姨其实经历了两次中风,第一次是在民国99年,当时杜阿姨跟丈夫都难以接受,不过很庆幸那次出血的范围不大,阿姨在治疗下很快地就恢复了。 几年过去了,由于杜阿姨本身就有高血压及高血脂等慢性病,加上控制的不是很确实,因此晴天霹雳的恶梦再次产生,是的,杜阿姨又中风了,而这次不像上次一样幸运,阿姨身体的左侧几乎无法移动,住院期间,夫妻俩认真地配合医院治疗加上复健,病情得到了控制,但仍旧无法更进步,出院后,他们不断寻求复原的方法,到处打听消息,试了很多医治的方式及管道,一次与朋友聊天时,朋友告知了“六顺诊所”专治中风,夫妻得知此事,又燃起了一线希望,带着兴奋又担心的心情前往诊所。 105年12月17日 第一次治疗 第一次见到杜阿姨及其丈夫,两人都非常的和善与健谈,虽然内心充满不安,但仍亲切的与大家打招呼,经医师诊治,杜阿姨的肌肉力量部分左上肢肌力约3分,勉强可抬至下巴,手肘也有僵直情形,手腕及手指都无法活动,而左下肢肌力不到4分,连抬起都显吃力持续约6秒,踝跟脚趾头肌力0分,完全无法自行活动,吃东西会呛到,也有流口水情形,连触觉都有异常,左侧上下肢都有麻跟痛的症状,评估后个管师也赶紧带杜阿姨跟丈夫至病房,12/17开始进行治疗
这次去台北参观辅具展,看到不少复健仪器针对高龄者安全模式去设计,不过多是下肢复健为主,刚好跟厂商聊到肺部复健越来越受重视,是否有相关发展计划,厂商立马表示研发中,且马上被询问了肺部复健上肢着重在那些地方。加上最近青壮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来门诊也很关心这些问题,因此,根据欧洲胸腔医学会和英国及澳洲的指引,将目前肺部复健的建议整理如下。 长度:6-12周 (通常12周后比较能看到成效) 下肢肌力训练:一组10个,一周2-3次,中间至少休息一天,(高重量,低重复性)训练图示如连结
中风往往有突发性,抢救中风**时间是3小时内,如果能够尽早了解中风突发前的饿预兆,那么就可能尽快采取急救措施,从而挽救病人生命,下面来了解下这些中风突发前的预兆吧。 1、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