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信息
孟小亮,博士,留美博士后,现任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珞珈青年学者,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教育与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学改革项目等多个科研与教改课题。编著《空间信息与传感器网络》、《时空大数据的技术与方法》等教材与应用技术专著;发表SCI等三大检索与核心级别以上文章20篇;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27项
观长白丨“吉林一号”卫星“瞰”到了什么? 今日秋分,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收获的喜悦洋溢在祖国大地上。 从平原到梯田,从内陆到海边,“吉林一号”卫星记录着中国广袤大地上美不胜收姿态各异的丰收图景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遥感与探测技术中心于2021年4月成立,分为卫星遥感和探测技术两个部分。 拥有遥感和探测高级技术人员4名。其中,教授2名,高级工程师2名
汉珈和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珈和科技”)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空间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大数据信息服务,创新技术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业内领先的卫星遥感解译服务商。公司总部坐落于武汉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已在北京、重庆、辽宁、新疆、山西、山东、江苏、福建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形成了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 珈和科技秉承“提升效能、优化生态”的企业使命,潜心耕耘遥感信息行业多年
(通讯员胡艳)2023年2月8-10日,中心全体教职工赴赤壁参加华测极地导航学术研讨会暨2023年度中心工作研讨会。 会上,中心主任张小红简要回顾了2022年度工作,并报告了领导班子初步拟定的2023年工作要点,2023年将重点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学科建设、有组织科研、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极地现场考察等工作。教职工对于工作要点进行了积极讨论,提出了多渠道联系推进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做好极地考察科学规划、通过业务培训提升教职工各方面能力等建议,并表示将各尽所能为完成中心各项工作计划努力奋斗
中国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逐步为全球提供服务。推动北斗“走出去”的武汉某公司近日表示,它将首先在泰国、斯里兰卡打造北斗国际合作“样板间”,再将北斗科技合作推广至东盟10国及更多亚非国家。 光谷北斗总经理杜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我们将不断探索与东道国开展北斗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如合作建设基站、联合技术研发、联手产品开发、合资推广应用、人员培养交流等
中国水网1月6日讯:1月3日,由广东粤海水务集团、深圳水务集团、酷派集团、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等4家单位牵头发起的“湾区智慧水务环保创新联盟(WEIU)”在深圳五洲宾馆揭牌成立。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智慧水务环保创新联盟组织。 该联盟联合了深圳多维空间信息、广东河海工程咨询、深圳东深电子、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广州丰泽源等40多家水务环保企业、院校研究中心和高科技解决方案企业共同组建,并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绍忠担任联盟顾问
郭华东(主任),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芬兰科学与人文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名誉主席、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主任、“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国际数字地球学报》和《地球大数据》主编,曾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技术促进机制10人组成员(2018-2021)、国际环境遥感委员会主席(2017-2020)、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2015-2019)、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主席(2010-2014)等职
据新华社海口11月21日电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1日,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发布暨国家航天局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海南海口举办。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正式开通,旨在构建国家级、综合性遥感资源共享与应用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遥感卫星数据资源共建共用共享,带动我国遥感综合应用能力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海口11月21日电(记者 宋晨 陈凯姿)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1日,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发布暨国家航天局卫星数据与应用国际合作中心揭牌仪式在海南海口举办
5月15日下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爱重点实验室郭丙轩教授莅临测绘学院,作了题为“无人机摄影测量发展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测绘学院张春森教授主持,学院70多名研究生及教师参加了报告会。 郭丙轩教授首先介绍了航测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现在摄影测量数据获取的手段和平台,并结合自己几年的研究,为大家介绍无人机空三技术以及无人机免像控与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