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
本监测期(2022年1月至4月)覆盖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的返青期和拔节期,由于去年播种延期,今年冬小麦收获期将延迟一周左右。农气数据显示,该区域的累积降水量下降6%,光合有效辐射偏低2%,而平均气温略增0.5℃,这些气候因素综合导致潜在生物量减少11%。监测期内耕地种植比例较近5年平均值增加8%,但仍低于2021年同期值
杨崖集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属渭河流域二阴山区,平均海拔1845米,年均降雨量350㎜距县城58公里,东南与静宁县接壤,西南与党岘乡为邻,西连翟家所镇,北靠太平店镇,总流域面积16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12万亩。下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全镇农村人口4973户20573人,2013年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97户9166人,贫困发生率42.08%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5个,2014年至2019年累计退出贫困村7个,其中2017年东阳村退出,2018年厍家河村、陇西川村、邢坪村退出,2019年杨崖集村、姚家坡村、红土坡村退出,至此贫困村已全部退出。2014年至2019年,全镇累计脱贫2058户9627人7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89%,剩余贫困人口59户187人,有脱贫监测户104户557人,边缘户96户378人
据乌克兰农业部称,截至2017年10月17日,乌克兰谷物收获产量已达4582.2万吨,已收获面积为1171.8万公顷,占到计划收获面积的80%。平均单产为3.91吨/公顷。 农户继续收获玉米作物,收获产量已达784.7万吨,已收获面积为175.7万公顷,占到计划收获面积的39%,平均单产为4.47吨/公顷
经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审定、水利部批准,“长三角地区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21年度科技进步特等奖,“粤港澳大湾区高密度城市暴雨洪涝系统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等9项成果获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大水闸工程安全诊断及性能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等11项成果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节水减氮增效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2项成果获科技进步三等奖;“复杂条件下土工多场多尺度测试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获技术发明一等奖,“水利水电工程过鱼设施环境营造与生境调控技术”成果获技术发明二等奖;“《威水超人》澳门节水系列科普作品”获科学普及奖;“大连理工大学高土石坝等土工构筑物高性能分析软件研发创新团队”获创新团队奖。现予公布。
式中, 为叶面平均太阳直射光强; 和 分别为叶片的倾角和方位角; , 为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为第 层水平面太阳直射光强度。 式中, 为第 层叶面散射辐射强度; 为第 层水平面散射光强度。 式中, 为日总光合量; 为叶面积深度; 为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 为叶面积随倾角 、方位角 的分布密度; 为根据三基点温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建立的隶属函数
上周的雪造成渭南9区县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新闻] 1月2日、4日和6、7日,渭南市出现两次明显降雪,此次降雪,是渭南有气象记录(气象资料记录历史1961年至今)以来最强降雪天气,造成渭南9区县3.57万人口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渭南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张永红介绍,受高原槽前暖湿气流和低层偏东风回流共同影响,1月2至4日和6至7日,渭南市出现两次明显降雪,强降雪主要出现在1月3日晚上8时~1月4日晚上8时,过程降雪量为6.4~22.1毫米,最大积雪深度达到23厘米,最强降雪时段为1月3日夜间,全市除华阴外均出现了暴雪,日降雪量除华阴外,均创历史极值,是渭南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降雪天气。 此次降雪过程,降雪强度大,地面积雪厚,有效的改善了土壤表墒,缓解了当前旱情,对冬小麦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公司党委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扶贫帮扶活动相结合,努力做到为民服务解难题。11月6日上午,由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建军带队,公司领导李蜻海、狄彬,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等相关部室负责人,深入帮扶点海兴县苗庄子村进行调研、慰问。 今年以来,公司党委高度重视脱贫工作,先后拨付帮扶资金13万元,并送去食盐7吨对贫困村村民进行慰问,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笔者近日来到容城县南张镇,沿京广高铁两侧,一株株优化高产核桃苗枝粗芽壮,一望无际,蔚为壮观;一个个银白色节水喷灌装置,使绿油油的麦田充满了现代农业气息。 “今年春季以来,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我们合作社完成了4500亩农田的节水灌溉配套设施安装。”南张镇绿硕农业合作社总经理王艳介绍说,“这套节水灌溉设施已进行了两次冬小麦春灌,平均每亩节省人力成本和用电成本近30元;完成一次灌溉周期由原来的10天时间下降到5天左右
新华网郑州6月6日电记者从周口市农科院了解到,河南省农业厅于6月4日组织一批小麦专家对周口市农科院、修武县农业局在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小位村设立的“周麦27号”百亩高产示范方(110亩)进行现场实打验收,随机收割1.03亩,平均亩产821.7公斤,创造了国内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据了解,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是周口市农科院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生理育种、双单倍体育种、一年3次加代、抗病性与品质平行 新华网郑州6月6日电 记者从周口市农科院了解到, 河南省农业厅于6月4日组织一批小麦专家对周口市农科院、修武县农业局在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小位村设立的“周麦27号”百亩高产示范方(110亩)进行现场实打验收,随机收割1.03亩,平均亩产821.7公斤,创造了国内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据了解,小麦新品种周麦27号是周口市农科院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生理育种、双单倍体育种、一年3次加代、抗病性与品质平行筛选等多种新技术相结合,经过6年定向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
近日,陕西省农业品牌网从海南藏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贵德县“贵德冬小麦”“贵德胡麻油”“贵德花椒”“贵德蜂蜜”“贵德苞谷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至此,海南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到11件,占全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近25%。 近年来,海南州深挖具有地方特色产品资源,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引导农牧民不断提升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