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st
临床医学研究所前身为医学研究所临床组,在历届所长:萧柳青教授、江汉声教授、许准榕教授以及林建煌教授的领导下,建立了本所宏观的架构。2006年10月临床医学研究所已经由教育部核准成立,隔年8月正式独立为临床医学研究所,由陈亦仁教授担任第一任所长,于2011年,由林裕峰教授出任第二任所长,2016年由陈冠州教授接任第三任所长,2022年11月由蔡坤志教授接任第四任所长。 本所成立之宗旨主要为培育临床医师具备卓越研究能力成为杰出之“医师科学家 (Physician scientist)”,为因应分子医学世代带来的巨大挑战与崭新机会,在博士班训练与养成的过程中,将着重培养学生分子转译 (Molecular translation) 的能力,提升其在分子医学相关知识与技术的孰悉度与掌握度,培养其以分子的角度探索疾病的产生与过程,借此发展更加精准与有效的分子诊断与治疗方式
菲律宾巴拉望岛,位于菲律宾西南边,是菲律宾第五大岛。狭长的岛屿拥有廷绵不断的原始海岸线,其生物资源相当丰富,我们在2013年起,便与当地的保育组织合作,为当地建立完整的珊瑚鱼数据库。至今已超过500多种珊瑚鱼纪录,为当地的保育部门提供可靠数据,制定发展与保育的策略! 为配合时代的进步,手机程式的诞生绝对是有助于生态保育及旅游的发展,而两者又必须要依赖有系统的研究,搜集资料,保持资料的准确性并有助更新资讯
从微软、Google到Facebook,都在积极研发脸部辨识的技术,透过侦测出每一张脸上的五官特征,来辨识出每一张脸的独特性。但是,如果把脸遮起来呢?上述的方法就没辄了。不过,Facebook现在正在研究一种新技术,要让脸遮起来也能认出你是谁
我是一名新加坡籍灵长类研究员,于2017考取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大学的人类学系博士学位。我曾在泰国研究白掌长臂猿,也到越南研究极度濒危的叶猴。目前我的研究重点是亚洲叶猴生态学以及群体遗传学,特别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印尼叶猴
《新科学家》杂志于 1956 年为“所有对科学发现及其社会后果感兴趣的人”创刊以来,它已扩大到包括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新闻通讯、视频、播客、课程和现场活动,包括 New Scientist Live。New Scientist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设有办事处。 点击→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 查看最新更新内容~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2022年1月29日刊 (封面)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PDF下载(2022年3月26日)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PDF下载(2022年5月7日)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PDF下载(2022年5月14日)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2021年2月1日)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PDF下载(2022年3月26日) 《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PDF下载(2022年5月7日)
报告主题:指纹的SPRi(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时 间:2021年10月18日(周一)下午3:00 主要从事分析化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装置及其应用研究。目标是探讨活体中的化学机制与功能。具体研究包括毛细管电泳研究(1984-)、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1997-)、生物质谱(2004-)等
自PayPal 允许用户在其平台上买卖加密货币,这一举动已经持续了近两年。 在2020年10月推出在其平台上买卖加密货币的功能后,PayPal终于允许用户在 PayPal与其他钱包和交易所之间本地转移、发送和接收数字资产。截至周二,该功能可供部分美国用户使用,未来几周,将扩展到所有符合条件的美国用户
上文提到数据科学家(Data Scientist)将会在2023年人力市场中,成为最被受渴求的专业人才,笔者亦随之收到很多读者的来信,问及有关数据科学家和数据分析师(Data Analyst)的分别。本文将会在他们两者间的角色和职责上剖释,并会探讨有关资讯科技行业上类似的工种。 虽然数据科学家和数据分析师都拥有一套类似的专业工具和知识,但两者在行业内担任的角色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吕为群,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生理学学术带头人,生理系系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比较内分泌学学会、上海神经科学学会理事。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7年度生命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周苏洋,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博士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力系统专业。美国Cloudera注册大数据工程师,英国PRINCE2注册项目管理师,江苏省“双创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