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媒介,因为有了汉字,中华文明才绵延不绝,生生不息。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诗词歌赋,这些都需要汉字来传承。 仓颉造字之后,汉字便诞生了,在五千年的时间中,汉字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最后形成了如今我们所使用的简化字
日前,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古籍数字化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将对“《永乐大典》专题数据库”等27个项目给予资助,其中包括天津图书馆申报的“天津图书馆藏稿抄本古籍数字化项目”,这标志着天津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天津图书馆藏稿抄本古籍数字化项目”以天津图书馆藏未开发稿抄本为整理对象,包括经史子集丛五部类,其内容包括诗文集、日记、奏折、书札等。“稿抄本”一般具有稀有性的特点,未刊书稿的整理,函札、日记等的重要史料价值已得到学界的重视
《中华经典古籍库》是2014年6月初由中华书局首次推出的大型古籍数据库产品,也是中华书局版点校本古籍的首度数字化。该数据库第一辑收录了近300种中华书局出版的整理本古籍图书,涵盖经史子集各部,包含了“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通鉴系列”、“新编诸子集成”、“清人十三经注疏”、“史料笔记丛刊”、“学术笔记丛刊”、“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佛教典籍选刊”等经典系列,总计约2亿字。 最近,由于查找资料的需要,就小试了一下该数据库
近日,网络上一组“八岁小萝莉身着汉服”的照片受到许多网友的关注和喜爱。在照片中,一名8岁左右的小女孩身穿着传统的汉服、头戴古典发饰,将汉服的飘逸灵动演绎的完美极致。 内容汉服,即汉族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唐服,是从黄帝即位(约公元前2698年[1])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近四千年中,以汉族(及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2],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传统服装的服装体系
2013年9月10日,当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彩和坊小学隆重召开了第二套国学校本教材《经典与养成》的新书发布会,用成绩和汗水向教师节献礼。应邀出席此次活动的有海淀区教工委、教委、海淀学区、友邻学校等专家领导,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海淀图书馆、法院、派出所、街道等友邻单位和学生家长[微博]代表。 2014年3月26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小学举办了《经典与养成》校本教材研发与实践研讨活动,前来参会的有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周满生理事长、中国德育杂志邓友超主编、班主任杂志社赵福江社长、海淀区教育工委乔建副书记及海淀区教委、区教科所领导,海淀区各校老师代表共百余人
西汶艺术网(ARTX.cn)创建于2005年7月是一家专业推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网站。 网站目前主要服务: 西汶艺术网 提供中国国学、中国书法、中国国画、中国文学、中国历史、收藏鉴赏等中国文化和艺术资料; 中华古籍全录 按经史子集提供中国历代古籍资料; 在线汉字字典 在线汉字字典,收录七万汉字并提供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阅读; 网站目前日IP达到1.5万人,浏览量超过10万,月浏览量达300万。根据GOOGLE以及第三方统计显示,本站已是国内最大的文化艺术网站之一
本套文库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经典。入选本文库的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是经史子集中的顶峰,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近日,网络上一组“八岁小萝莉身着汉服”的照片受到许多网友的关注和喜爱。在照片中,一名8岁左右的小女孩身穿着传统的汉服、头戴古典发饰,将汉服的飘逸灵动演绎的完美极致。 内容汉服,即汉族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唐服,是从黄帝即位(约公元前2698年[1])至明末(公元17世纪中叶)这近四千年中,以汉族(及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2],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它民族传统服装的服装体系
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有哪“十德”?25日下午,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教授、博导,南京图书馆原馆长徐小跃来到书展,围绕他所著的《什么是中华传统美德》(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为现场观众做了精彩分享。 “作为一个中国人,尽管生活在21世纪,但只要你是中国人,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通俗的说,如果你的血液里没有中国传统文化,你就不叫中国人!”一开篇,徐小跃用生动的比喻强调传统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徐小跃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集中反映在经、史、子、集等经典文献中,“很多人一听到传统文化,就会想到唐诗宋词
此书也是影响我人生观的重要经典之一! 此书是明清两朝的儿童启蒙读物(明清时期的儿童读物居然是这么深刻的经典,对比我们现在的儿童教育是?),但我是高一的时候买的,读过十多次,现在基本还会背出来。此书也是影响我人生观的重要经典之一!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性本 恶”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增广》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