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头
“逆袭”,这是今天参加“考古书店”的许宏教授的讲座得来的印象。 作为以质疑和反权威的60后,许教授说这是个时代常识,但是在他看来,正当年的8090一代,多多少少丧失了这个特性。 尤其在“史前”历史解读建构中,更多的是“guess work”, 各种学说论调学人可监听,但不要迷信,对本书也是—这一段是对徐教授讲座的大意的复述
前两天在OSChina逛,偶然发现了PiggyDB这个东西,感觉相当实用。不过很可惜它是基于Java(JSP)的,没法放在我的服务器上运行,只能用它的stand-alone或all-in-one版本在自己机器上用了。 不过毕竟是基于JSP的,总归要有一个JSP的Servlet容器来运行它才行
曾几何时,我在一次面试中,面试官问,“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有什么区别?”,朋友们也可以思考下这个问题。 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候用R语言做数据分析工作;也有时候需要使用R语言做数据挖掘的工作。我在这里分享4本R语言做数据挖掘的书籍,你想用R语言做数据挖掘的工作,可以获取和阅读它们
《货币哲学》出版于1900年,是西美尔为数不多的大部头著作之一,主要阐释自近代以来的货币经济现象以及与它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货币哲学》并非一部纯粹的经济学著作,分析货币的社会经济机制不是西美尔货币理论的重点,货币及其制度化的现代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内在生 活、精神品格的影响,才是西美尔货币文化-现代性理论的要旨所在。 2002年,华夏出版社出版国内第一本《货币哲学》汉译全译本
出版社 John Murray (平装本2009年9月3日出版) 页数 262 这本书的副题是 How to Really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也是在出版精装本时的书名,改成现在这个书名,不知道是不是出版商嫌原来的书名还不够醒目,还需要借Jane Austen 来引起读者购买欲望,或者是原书名和法国人 Pierre Bayard 的 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 过于相似。 其实原书名确实只是个幌子,虽说号称看完这本书,可以让你不需看大部头的经典作品就可以在餐桌沙龙侃侃而谈,其实作者Henry Hitchings的目的是想通过他的简短介绍,让望文生畏的读者产生看原著的兴趣。
我是想说Google reader这个产品对于信息获取和信息传播的影响一些思考。 基于feed推送的信息获取,与搜索引擎query获取信息,是我获取信息关注自己需要的信息的两种最重要的方式。 而最近几年,微博的迅速火爆,大量的资讯获取,变成了通过微博的完成
上次有个家长问说看完金庸的国中生还可以看什么书?我建议了: 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已绝版,至图书馆找找) 讲到以撒·艾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可能会想说跟金庸小说的调性也差太多了吧? 嗯,其实好的小说就是在描写人性,至于题材是武侠或是机器人都祇是发挥的一种手法。 我不喜欢古龙的武侠小说,因为我觉得祇有武,没有侠;但是金庸的小说武的部分不多,反而是着重在人的描写。 好的科幻小说也是如此,科幻祇是一种表现手法,内容还是着重在人性描写
目前最常见的图书用纸有铜版纸、胶版纸、轻型纸等,当然还有其他的特种纸、字典纸、书写纸等,铜版纸一般用于画册、图书封面、彩插等,由于表面光滑,彩色着色后更清晰好看;正文用胶版纸的图书比较多,尤其是现在还有高白胶版纸,显得图书大气上档次;正文用轻型纸的图书也比较多,由于重量的原因,现在正在逐步地被广大读者接受,作为零售市场图书,尤其像经管类、生活类、少儿类等图书,大部分都在用轻型纸;而对于特种纸,由于纸价较高,往往基于特殊环境或特殊要求下使用。 而用纸也分克重,目前市面上基本上都采用70g~80g克重的纸张,这得根据实际的图书厚度来选择不同克重的纸张,但一般来说,70g肯定比80g薄一些,那自然成书的效果会比80g差一些。尤其是再低克重的纸张,薄薄的一张纸,往往能从正面看到背面所写的内容
《学宪法讲宪法》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心中什么是法律? 是政治书上那长篇大论的历史地位、作用?还是那让人望而生畏的法院判决书?亦或者是那一部部大部头的法典? 大家都以为法律离我们还太遥远。因为我们还太年轻。年轻到够不到法律的范畴
这几乎是一个悖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的阅读量大幅下降。并不是人们的阅读力降低,而是人们愿意给予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十多年前笔者曾经参加了一个在瑞士举行的国际论坛,有一位非常年轻的企业家介绍自己的新公司,经营的主要业务是“替人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