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具体行政执法活动中有关执法调查方法、机密信息来源、内部研究意见等敏感信息,通常不应公开,否则将有可能妨碍行政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没有明确将行政执法中的敏感信息规定为可以不予公开的情形,但这类信息一般都具有“内部性”或“非终极性”的特点,如果行政机关援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号)第二条关于“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制作或者获取的内部管理信息以及处于讨论、研究或者审查中的过程性信息,一般不属于《条例》所指应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规定不予公开,人民法院经权衡认为不公开更有利于保证行政执法活动(包括今后的行政执法活动)正常进行的,应当予以支持。 再审申请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李清林,男,1965年11月28日出生,汉族,住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
4月10日,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在“豫法阳光”微博拓展座谈会上透露了一位法官穿尿不湿审案的故事,引起网友热议。7月14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徐哲对此事回应称,社会过多关注法官的办案能力与自身素质,法官背后的难言之隐却鲜为人知。 “有时遇到长时间的审案,我们法官都不得不穿着‘尿不湿’审理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李庆军,生前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从事审判工作25年,他始终公正司法,所办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患尿毒症的最后4年里,他仍然带病坚持工作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立文在解读河南省高院近日下发的《未成年人犯罪量刑规范化指导意见(试行)》时表示,法院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校、当地基层组织对未成年被告人评价恶劣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至20%。 田立文说,河南省高院首次明确了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中,单设对未成年被告人的量刑事实调查和辩论程序。试行量刑规范化,可以从实体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个别法官对未成年被告人量刑的自由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