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eokj7000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首先表现在松质骨的骨量减少,骨的细微结构发生变化,皮质骨变薄,骨的脆性增加。经常进行骨密度测量,能及时了解自身的骨质情况。那么,做了两次骨密度检查,复查结果如何对比? 建议骨密度测量的随访时间: 、骨快速丢失状况每半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2、理想状况下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3、稳定之后每两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有人担心重复做骨密度检查,X射线辐射对人体有伤害
骨质疏松,简单来说,可以解释为骨密度的质量下降明显,变得“疏松”,骨头变得更加脆弱,骨折的风险增加。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多种,如长期挑食、偏食,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和缺钙,引发骨质疏松;不爱运动,导致钙和其他矿物质难以沉积在骨骼中,影响了骨骼的生长,加速骨质疏松的形成;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钙流失速度加快,引起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内分泌失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内分泌性骨质疏松等。 一旦出现骨质疏松,患者的体态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患者的脊柱会出现压缩性骨折,形成驼背,受到外力创伤后容易发生骨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腰腿痛、肩颈痛的情况
相信很多人刚听到骨密度这个词时都会感到陌生,会询问骨密度是什么?有哪方面的检查指标?如何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的程度,它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和依据。骨密度测量是目前医学中判断骨质变化、检查骨质疏松、监测锻炼或治疗效果及预测骨折风险的直接、明确的检测手段,为骨质异常的患者提供了临床可靠的测量数据。目的是为了早期的检查,以及配合检查骨质疏松症,从而有效预防骨折的发生
骨密度检查和骨龄检查有什么区别?简单来说,骨密度检查的是骨骼强度,骨龄检查的是生长发育年龄。 从出生开始计时到现在这段时间的总和,就是我们的生活年龄。还有一个生物年龄,也就是我们身体真正的年龄,也就是我们说的“骨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