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罗
藏传佛教郭扎派由谁创立,该派情况如何? 西藏佛教郭扎派的创始人是郭扎巴·索南坚赞(1182~1261),他与萨班是同时代人。该派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的一小支派,现已不复存在。 由郭扎巴·索南坚赞(1182~1261)创始,他曾向进藏的班钦·释迦师利跋陀罗学法,后又普习各教派的显密教法,年29受比丘戒,后去冈底斯山修法5年,在江孜年楚河上游建郭扎寺
念诵楞伽经可以让我们的的灾劫得到化解和消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也可以为我们增长智慧,使我们对楞伽经有更多的理解和记忆,而且通过念诵楞伽经还可以帮助我们破除心中的魔障,使我们的人生能够事业有成。那么读楞伽经感应是什么呢?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亦称《入楞伽经》、《大乘入楞伽经》。其译名分别出自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年)的求那跋陀罗、北魏的菩提流支、唐代于阗(今新疆和田)僧人实叉难陀
展览选取了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共203件(套)。其中巴方文物173件(套),分别来自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塔克西拉博物馆、白沙瓦博物馆、伊斯兰堡博物馆、迪尔博物馆、斯瓦特博物馆和洪德博物馆共七家博物馆。这些文物多为考古发掘出土,时代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不等
心举、朗安:《从太子、沙门到世尊:从佛教教育的视角看释迦的所学、所修与所教》,《思想与文化》2016年02期。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观音本生与显化传说的再审视》,《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06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发现犍陀罗佛教写本综述》,《普陀学刊》第四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笔者首先要向各类读者概略说明:佛教图像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鉴定佛教美术作品的名称、内容、形像造型特征与性质。重视对佛教美术(雕塑和绘画)的研究,我们就必须探究作品的内涵和思想(例如佛教经变像所要传播的教义)。佛教美术作为宗教艺术是特定时代的传播作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后,佛教主要在印度的恒河中上游地区传播,用于地区性的宗教,佛教以供奉铜佛像为主。公元前324年,旃陀罗多建立了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前185年),开始大规模扩张,逐步统一了北部印度。 到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69-前232年),继续前辈的事业,于公元前264年对南印度的羯陵伽王国进行远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后,佛教主要在印度的恒河中上游地区传播,用于地区性的宗教,佛教以供奉铜佛像为主。公元前324年,旃陀罗多建立了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前185年),开始大规模扩张,逐步统一了北部印度。 到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69-前232年),继续前辈的事业,于公元前264年对南印度的羯陵伽王国进行远征
一.《往生咒》正确全名为《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顾名思义,此咒包含两种意义与功效:“拔一切业障根本”与“得生净土”。 二.阿弥陀佛西方净土的经典中,原来也很少有咒语;而约于公元440年译出的《往生咒》的出现,其实在净土的发展史上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修行者开始使用咒语,且自只对来生利益的追寻(得生净土),转向也兼顾现世利益的获得“拔一切业障根本”。 三.由于"往生"二字易使人误以为此咒只与往生有关,只能让念诵者或所祈求的特定对象“得生净土”,而忽略了它的另一个积极且重要的功效与意义,即“拔一切业障根本”的消除业障的现世利益部分
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巴克特里亚地区,将其作为行省纳入帝国统治版图。随后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各地纷纷自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就是希腊化世界的最东端,其国王德米特里一世以阿富汗为中心,入侵印度河流域,将犍陀罗、旁遮普等地纳入统治范围,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由此在该地区广泛传播。希腊化王国在中亚的统治,因其为外来的希腊后裔,在宗教上实行包容的政策,希腊神明,佛教,印度教及后期波斯的宗教在该地区相互并存和影响
解深密经(梵文:Sandhinirmocana Sūtra),大乘佛教经典,如来藏学派与唯识学派都很重视此经。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基本经典之一。唐玄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