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书
一部发生在明朝倭寇猖獗时期的故事,中国人和日本人在海边战斗的故事,双方各施诡计,让对方上当受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中国各族人民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土,团结在一起,一起对抗倭寇,一起浴血奋战。在战斗中,中国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生死搏斗,但他们毫无畏惧,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坚决和倭寇对抗到底。中国是世界上产生最多兵书的国度,在这声对抗中,《孙子兵法》《鬼谷子》《三十六计》各显神勇,为抗倭战争,做出了很多策略性的指导这场战斗中,产生了民族英雄戚继光、俞大猷、欧阳森等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
1、手不释卷的故事次要内容: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上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海员一律身着白衣多量精兵潜伏正在船舱里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三国期间,吕蒙做和骁怯,却没有学问文化,孙权激励他进修史乘取兵书。吕蒙总以戎行事多没有时间进修,孙权道:“汉先武帝畴前行伍身世,却‘手不释卷’。”从此,吕蒙勤奋自学,收获颇丰
《孙子兵法》在国外,立国强军威力无穷;在故里,急起学用超越时空 【2013年11月06日】 解放军专家谈《孙子兵法》中的军事物流思想 【2013年01月29日】 略论儒家思想与《孙子兵法》 【2013年01月29日】 孙武辉煌于吴地遗址胜迹 【2012年02月15日】 孙子生平(十六):终老吴地 【2012年02月14日】 孙子生平(十四):南服越人 【2012年02月14日】 孙子生平(十三):北威齐晋 【2012年02月14日】 孙子生平(十二):西破强楚 【2012年02月14日】 孙子生平(十一):经国治军 【2012年02月14日】 孙子生平(十):吴王拜将 【2012年02月14日】 孙子生平(九):吴宫教战 【2012年02月14日】 孙子生平(八):晋献兵书 【2012年02月14日】 孙子生平(六):潜著兵法 【2012年02月14日】
黑水城出土西夏文译本《将苑》,现存大英图书馆。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用兵之道的军事著作。[1] 该书宋朝称为《将苑》,明朝亦称《心书》、《新书》
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观的思想体系。汇贤雅国学~~ 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古今中外英雄无数.英雄与英雄之间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他们的事迹已经成了人们在生活处世等诸多方面的典范也已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佳话.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东方思想宝库的``明珠’’与《孙子兵法》并称为古代兵法双绝.其依据古代阴阳变化之理以辨证思想论述了战争中诸如虚实劳逸刚柔攻防等关系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书中的计名来源颇广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有的来源于古代兵书如声东击西;有的来源于日常用语如指桑骂槐;有的来源于诗人的诗句如擒贼擒王李代桃僵.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URL] 这本书中所谈到的每一计都有军事商业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事例每一计,每个事例都是智慧的体现.在展现它博大精深的智慧的同时也延伸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将这本书看完之后我深深被里面
周天子狩猎大典遇刺,七国诸侯与后妃臣公皆有嫌疑。危机四伏,波谲云诡,精心布局的阴谋环环相扣。战火烽烟,诸侯并起,大时代中,秉承理想与信仰的旷世奇才鬼谷子王蝉,踏上了勤王之路,与门生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壮志凌云 战国时代,礼崩乐坏
隋朝有个叫李密的人,喜欢读《汉书》和一些兵书。 有一次,他骑牛去拜访老师,把一本《汉书》挂在牛角上,一手抓着牛缰绳,一手翻着书页,边走边读。这一情形,正好被路过的宰相杨素看到了,见到这青年如此好学,就问他在读什么书?李密回答:“在读《汉书》中的《项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