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icomp
报告摘要: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智能感知机制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有源感知向智能的无源感知的蜕变。面向当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人-机-物”融合的需求,报告人将分别从多模态有源感知和基于RFID的无源感知机制出发,汇报近年来在“拓展感知范畴”和“探索感知极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示相应的系统研究成果。 报告人简介: 谢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大学首届“仲英青年学者”
观看地址: 报告 人:郑白桦于1999获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2003获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她目前是新加坡管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学院的教授。她的研究兴趣包括移动/普及计算、空间数据库和大数据分析
物联网工程系是在物联网工程专业基础上筹建的。南开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创建于2012年,重在培养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设计原理、物联网应用、物联网安全等技术的物联网工程复合型人才。物联网工程系的新时代特色鲜明,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了完整教学科研体系
其实Amazon在2010年7月28日发布第三代Kindle(K3)之前的2009年5月6日,上市了一款配备9.7英寸(1200*824分辨率)显示屏、内置4GB容量的Kindle DX,随后于2010年7月1日发售大力改装比度比的Kindle DX Graphite(简称DXG)。尽管在后来的Kindle发展中不乏Kindle Paperwhite和Kindle Voyage等跨越性的产品,但它们都只可替代K3的位置,DXG仍旧在高清PDF专业文档阅读领域发挥作用。 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ubicomp)、pervasive computing),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遍布式计算,是一个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概念,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
报告摘要: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智能感知机制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有源感知向智能的无源感知的蜕变。面向当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人-机-物”融合的需求,报告人将分别从多模态有源感知和基于RFID的无源感知机制出发,汇报近年来在“拓展感知范畴”和“探索感知极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示相应的系统研究成果。 报告人简介: 谢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大学首届“仲英青年学者”
报告摘要: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智能感知机制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有源感知向智能的无源感知的蜕变。面向当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人-机-物”融合的需求,报告人将分别从多模态有源感知和基于RFID的无源感知机制出发,汇报近年来在“拓展感知范畴”和“探索感知极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示相应的系统研究成果。 报告人简介: 谢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大学首届“仲英青年学者”
报告摘要: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当前的智能感知机制正在经历着从传统的有源感知向智能的无源感知的蜕变。面向当前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对“人-机-物”融合的需求,报告人将分别从多模态有源感知和基于RFID的无源感知机制出发,汇报近年来在“拓展感知范畴”和“探索感知极限”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展示相应的系统研究成果。 报告人简介: 谢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南京大学首届“仲英青年学者”
面向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领域的研究应用需求,综合运用时空数据挖掘、图表示学习等技术,研究城市复杂开放环境下的时空态势感知、挖掘与预测等AI算法,并应用于综合交通优化治理、疫情防控等场景。团队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省部级或企业委托项目。在AAAI、IJCAI、UbiComp等CCF A类会议和IEEE TMC/TITS/TSC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CCF A类论文6篇、JCR一区/二区5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含专利权转让1项)
洪晓鹏博士,现为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导。曾获得芬兰奥卢大学Docent(科研副教授、博导)头衔。他在高文院士指导下于2010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面向智慧城市、数字孪生等领域的研究应用需求,综合运用时空数据挖掘、图表示学习等技术,研究城市复杂开放环境下的时空态势感知、挖掘与预测等AI算法,并应用于综合交通优化治理、疫情防控等场景。团队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0余项省部级或企业委托项目。在AAAI、IJCAI、UbiComp等CCF A类会议和IEEE TMC/TITS/TSC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CCF A类论文6篇、JCR一区/二区5篇),授权发明专利9项(含专利权转让1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