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氧化
微通道反应器使用范围广结构* 微通道反应器是一种借助于特殊微加工技术以固体基质制造的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三维结构元件,具有非常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率。同常规反应设备相比,在换热效率、反应速度、产率、安全性、稳定性、可监测性等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并且能够进行更精细化的生产控制。 微通道反应器的“微”表示工艺流体的通道在微米级别,而不是指微反应设备的外形尺寸小或产品的产量小
一块合格的手机玻璃需要进行多道加工,对手机玻璃进行打磨抛光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在进行手机玻璃抛光时多会使用氧化铈抛光粉,因为这样能进一步提升抛光效果。但是使用氧化铈抛光粉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抛光完成之后,氧化铈抛光粉会在手机玻璃上残留,形成氧化铈抛光粉污垢,这时就要使用氧化铈抛光粉来对手机玻璃进行清洗
本文摘要:近日,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制备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超课题组以羰基作为双亲核试剂,首次顺利构建了醛、酮化合物的碳硼化转化成,制备出有一系列官能简化的二级、三级烷基硼酸酯。 烷基硼化合物作为最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普遍应用于制备化学、药物化学以及材料化学等各个领域。但该类化合物的制备大多不能通过烯烃和烷基卤(类卤)化物的催化剂硼化取得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兰州化物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 兰州化物所目前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战略定位是“西部资源与能源化学和新材料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力争建成具有“一流成果、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人才”,特色鲜明,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国内不可替代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立研究机构
生物体利用金属酶活化氧气完成新陈代谢的氧化。受此启发,科研人员发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仿生催化氧化反应体系。其中,基于非血红酶(牛磺酸双加氧酶、甲烷单加氧酶等)活性中心结构构建的四氮铁、锰配合物在羧酸辅助下活化H2O2,实现了对C=C键和C-H键的高效选择性氧化
我组制备以一系列不同金属掺杂的磷钼酸铵盐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异丁烷选择氧化制甲基丙稀酸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发现,掺杂金属离子的种类及含量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酸点数量以及Keggin结构中V原子迁移数量,进而影响催化剂的异丁烷选择氧化活性和选择性。非氧化还原性Cs离子掺杂的 (NH4)1.85Cs0.5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异丁烷转化率,这可能归因于掺杂催化剂大的表面积、高的表面酸点含量以及更多的来自于Keggin结构中V原子的迁移所形成的活性VO2+物种和 V2O5 团簇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兰州化物所”)始建于1958年,由原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学、分析化学、润滑材料三个研究室迁至兰州而成立,1962年6月启用现名。 兰州化物所目前主要开展资源与能源、新材料、生态与健康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工作。战略定位是“西部资源与能源化学和新材料高技术创新研究基地”,力争建成具有“一流成果、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人才”,特色鲜明,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国内不可替代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立研究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3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6年3月) 催化氧化工艺是对传统的化学氧化法的改进与强化,可以对范围很广的有机物进行无选择氧化,在必要的条件下将会使有机污染物矿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还可以使无机物氧化或转换。 废水经去除固体杂物后,进入催化氧化塔,在反应中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氧化剂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经过吸附、催化氧化反应、产物脱附等几个步骤后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被氧化剂分解,苯环,杂环类有机物被开环,断链,大分子变成小分子,小分子再进一步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废水中的COD值大幅度降低,色泽基本褪尽,同时提高了BOD/COD的比值,降低了废水毒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条件 催化氧化具备以下优越性: (1)高效催化剂的使用提高了氧化效率,克服了对有机物氧化的选择性,处理效果好。 (2)氧化剂采购制备简便 投资及运行费用低,与其它处理方法的费用相比,比较低廉
随着建筑业的增多,装修的风格也越来越多,所以装修需要的色彩久越来越多。氧化铁灰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一般的装修和标记都会用到氧化铁黑,所以厂家也越来越多。如何选择氧化铁灰厂家进行合作也成为消费者们的一大难题
5月7日至10日,淄博市在甘肃省省会兰州市举办了“兰州科技周”活动。活动主要内容:一是组织召开淄博市“兰州科技周”项目对接洽谈会,邀请部分兰州高校院所进行科技成果发布,并与我市企业就技术和人才需求进行洽谈交流。二是组织企业参观相关高校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