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
在时间的长河里,中华文明始终传承有序,不同时期都有鲜明特征,通过当时人们的创造性劳动,生产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物质和精神产品,这既是对中华文化的有益传承,更体现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这是新时代的召唤,需要我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现代化进程中符合大众需求的时代特征
中新网南京6月12日电(记者 崔佳明)佛顶骨舍利于今天9 点15分在南京栖霞寺盛世重光。在随后举行的庆典仪式上,台湾星云法师说:这可能是世界唯一仅存的佛顶骨。 6月12日是世界文化遗产日,南京栖霞寺举行南京大报恩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系列活动
为加强江苏省博物馆管理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国内博物馆先进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升江苏博物馆的运行管理水平,由江苏省博物馆学会主办,苏州博物馆承办的“江苏省博物馆馆长专业管理培训班”在故宫学院(苏州)举行。培训时间为10月19日-24日,为期6天,来自全省各地市博物馆的38名馆长及有关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在10月20日上午的开班仪式上,苏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尹占群对各位馆长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故宫学院(苏州)在博物馆业务培训和文化传播方面的理念和做法;省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指出,馆长在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江苏博物馆群建设和事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数量与效益平衡与突破的问题,希望此次学习和交流能够让各位馆长在博物馆管理、运行上有所收获;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副司长罗静从培训学习的益处的角度希望学员认真学习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请使用升级较高的版本。 近日,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陈雄桥带队赴南京、苏州开展博物馆建设管理运营专题调研。市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钟祯祥,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李汉强、毕锐明、陆庆光,市财政局、市文广旅局有关负责同志及部分政协委员参加调研
1964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其作品以“花器”为主要的造型形式,以感性创造在紫砂艺术界独树一帜。他的艺术创作多为传统与现代的相融合,同时注重实用功能与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形神兼备,技艺精湛,被誉为学院派与传统融合的典范,素有“中国紫砂十二精英”之誉
2017年10月至1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泗洪县博物馆合作对雪南遗址进行勘探和发掘,初步确认其为一处顺山集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本次解剖了环壕的局部,出土大量陶器、蚌器和少量石器、骨角器和动植物遗存。根据出土遗物和加速器质谱碳十四测年结果判断,壕沟的始建年代不晚于顺山集文化一期,至顺山集文化三期被废弃
(化石网)据扬子晚报(通讯员 金传春 记者 徐兢):昨天江宁区召开“两会”,扬子晚报记者从政府工作报告中获悉,南京直立猿人遗址博物馆将于今年7月开放。在博物馆,游客可见到1993年从汤山葫芦洞发现的两具猿人头骨化石,1号头骨是一位女性“直立人”,2号头骨是属于一位男性“智人”。从博物馆出来,穿过“时光隧道”,游客便置身于当年发现这两个头骨的“猿人洞”
《东南文化》是由江苏省文化厅主管、南京博物院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1985年在《文博通讯》的基础上创办。本刊定位独特、特色鲜明,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站在学术前沿,强调学术性、资料性与可读性的统一,及时关注重大课题的研究,利用刊物优势,发挥平台作用,发表了大量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的文章,有效推进重大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东南文化》2009年为了适应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的新内容、新趋势和新要求,本刊调整了办刊方向,定位于中国大陆东南地区及港、澳、台地区乃至日、韩等东亚诸国文化遗产的探索、研究、保护、展示与利用等,并进行了探索性的改版,加强了对文化遗产从保护、研究、管理到继承、欣赏、展示诸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成功实践的关注,以凸现文化遗产地位,彰显东南地域特色,并努力打造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从而推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2016年12月9日下午,我馆邀请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江苏省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万俐在一楼多功能厅举行了主题为《文物保护理念与技术、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工作概况与经验》的讲座。 在讲座开始前,万俐老师在我馆馆长张晓剑、党支部书记黄胜敏、副馆长卢敏生的陪同下参观了我馆古代南宁基本陈列,双方就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讲座中,万俐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旁征博引,就“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研究所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及“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做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包括纸张的修复与保护、纸张气相脱酸等技术工艺、清漆污染物的清除工作等内容,重点介绍了保护修复技术中的文物价值的再认知
傅二石,男,汉族,1936年6月生于江西新余。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擅长中国画。1979年调入国画院从事国画创作,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