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
spContent=嵌入式系统课程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大类的学科通修课程。本课程在学生先修电路分析基础,C语言编程,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建立起嵌入式应用系统性概念。课程实践性很强,实验部分占整个课程的40%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深度渗入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即将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入城市生活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使城市的各项数据均能得到整合利用令政府管理、城市治理、产业发展、社区规划和市民生活更为方便、快捷、有序地进行。 然而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却面临着两项重大挑战一是城市系统之间由于标准问题无法有效集成形成信息孤岛。因此在大数据融合技术领域不仅要加强大数据标准建设还要加强海量异构数据建模与融合、海量异构数据列存储与索引等关键技术研发以给予底层数据集成的信息共享提供标准和技术保障
2019年10月25日上午,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一行莅临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参观调研了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李清泉校长、张学记副校长等陪同了调研。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执行主任明仲教授详细介绍了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发展沿革、学科声誉、学术骨干、人才培养、科研平台以及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发展迅速,在各大权威排行上都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在最新发布的USNews2020世界大学排名中,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跃居到世界第68位,全国第17位
今天,由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梅斯医学主办,主题为“开放·链接·服务”的2016生物医疗大数据研讨会暨华理-梅斯生物医药开放链接大数据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交通大学-耶鲁大学联合生物统计中心、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曙光医院、万达信息等高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和企业的30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大数据开放与共享、数据关联,大数据关键技术与大数据在生物医药行业应用等话题展开研讨。 同时,研究中心还向参会代表赠送了基于RDF(Resource Definition Framework)格式,关联基因、药品与疾病的约1个G的开放链接数据(Linked Open Data)集合。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被认为是改变行业的关键节点,生物医疗行业亦不例外
目前,云计算技术正在广泛且深入地向国内金融行业渗透,不少大型金融机构已经把利用云计算技术改造自身信息系统上升为“云转型”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云计算技术在金融行业落地。现阶段国内金融机构使用云服务仍然面临着强监管,而金融机构使用技术厂商提供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则更加灵活。对于云计算解决方案,金融行业更加重视的是其技术能力
企业在先期IT应用的建设中,基本上是各业务部门处于分散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系统间存在很强的孤立性,致使一个系统很难与其它系统交换信息,各部门形成“信息孤岛”。同时,过去遗留下来的异构的系统、应用、商务流程以及数据源构成的应用环境,通信状况混乱,只有很少的接口文档,并且维护代价也非常昂贵。通过提高IT系统的可用性、可管理性、可扩展性、高效性等来满足企业的决策支持,势在必行
转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关于申报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2020年第一批课题的通知》 发布于2020年09月10日 作者:教科研处 浏览次数: 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关于申报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2020年第一批课题的通知》(教技发中心函[2020]11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设立“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将部委、企业、高校三方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产学研创新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20年第一批课题包括“异构智能计算项目”和“云衢科技项目”。现将有关事项进行转发,通知原文及相关材料详见附件
工业生产逐渐融入信息化,网络在此间的应用就不可避免,既工业以太网之后,顺应现代网络发展趋势,工业网络以物联网为基础,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打造高效工业无线网络,促进产业生产技术进步。 ***提出了“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基本政策,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也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既定方针。 很显然,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它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表明物联网将在工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2019年度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立项的通知”,上海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申报的上海电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立项。 上海电力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上海电科院牵头建设的智能配用电大数据实验室为基础,依托单位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复旦大学、上海电力大学、星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该中心针对电力系统人工智能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国网上海电力智能电网数据为基础,服务该公司安全生产、运维检修、电力营销、信息服务业务,融合多源异构能源、环境、气候、经济和社会大数据,开展电力人工智能体系架构研究;结合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用电预测、网架拓扑及优化、电网运维和用电行为4个应用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研究,开发满足电网运行业务需要的人工智能应用
7月16日上午,应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邀请,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在二会议室作题为《“北斗+5G”融合发展机遇》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委员、副校长罗毅平主持。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部分教师,能源与动力专业硕士研究生60余人聆听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