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管束
形成层形成层是植物中纵向贯穿根和茎的一层组织,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它向内形成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形成层一般由多层细胞所组成,严格说来,其中只有一层原始细胞,可以不断地向内外分裂而增生细胞,不断增生的子细胞分化为木质部和韧皮部以及射线的细胞,使得植物的根和茎能不断地生长加粗。属于侧生分生组织
已有百年历史的阿塱壹古道,今年初由屏东县政府公告为保留区后,进入古道者都须事先申请,7月1日起凡是未申请进入者,将依违反文化资产保护法第94条,处3至15万元罚款。近来因屏东、台东两县争议,古道似乎愈吵愈红,假日申请进入保留区的民众经常额满。 环保联盟屏东分会会长洪辉祥在多次保护古道的行动中指出,阿塱壹古道是重要的生态廊道,主要是因为古道串连大武山自然保留区及恒春半岛,成为寒带到热带物种交流及延续的重要廊道,现在因为有古道,很多游客反而愿意在当地停留,一旦开辟道路,留给地方的可能只剩下垃圾,地方一定要三思
如,一个生命存活了上千年,通常会被赞誉为“神”。那,身处在四周都是上千年的巨木群中,就是进入活灵、活现的“神殿”。人,理当感受得到天地神圣灵性? 台湾的森林生态系特色,从海岸水域到四千米的高山环境中,分布着四千四百多种原生维管束植物,部分种类是两亿年前的冰河孑遗植物,有些物种更深具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价值
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显示,生活在欧洲北部山顶的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正在上升,而南部欧洲山区的物种却同时在消失。 奥地利科学院山脉研究所的Harald Pauli及其研究团队发现,平均来说,在过去10年中,欧洲山脉植物物种数量有所增加。Pauli及其研究小组所做的工作是一个计划勘察66座山峰的标准监控网络项目的一部分,这些山峰跨越了欧洲所有主要的山系
[摘要]含羞草的叶子如遇到触动,会立即合拢起来,触动的力量越大,合得越快,整个叶子都会垂下,像有气无力的样子,整个动作在几秒钟就完成。它并不是有神经系统支配,而是叶柄基部和小叶柄基部一些细胞的细胞膜的半透性发生霎时的变化,引致迅速膨压变化之故。 在 含羞草的叶子如遇到触动,会立即合拢起来,触动的力量越大,合得越快,整个叶子都会垂下,像有气无力的样子,整个动作在几秒钟就完成
通过在春季冻融期(4月初至月末)对东北寒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CH4排放通量的观测,结果发现:1)在春季冻融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CH4出现“爆发式”排放,最高排放速率为48.6 g C m-2 h-1,是生长季沼泽湿地CH4平均排放通量的42-1495倍,冻融期CH4的排放量大约占湿地生态系统全年CH4排放总量的80%;2)冬季冻结的表层土壤隔离了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土壤中,深层未冻结的土壤仍可分解产生的CH4,从而富集在土壤中,直到春季融化释放,并且冻融期CH4主要集中在枯立维管束植物为主的“热融点”排放;3)对全球高纬度地区沼泽湿地春季冻融期CH4排放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冻融期沼泽湿地CH4的高排放将会加剧气候变暖,全球的气候模型不能忽视沼泽湿地春季冻融期的CH4高排放。 对我国东北寒区不同冻土区沼泽湿地碳排放气体进行区域评估,结果发现:1)多年冻土区大兴安岭沼泽湿地CH4年排放量为21.62 Gg C,不连续多年冻土区小兴安岭沼泽湿地为56.93 Gg C,季节性冻土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为4252.05 Gg C;多年冻土区大兴安岭沼泽湿地CO2年排放量为11.37 Tg C,不连续多年冻土区小兴安岭沼泽湿地为5.26 Tg C,季节性冻土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为119.27 Tg C;2)季节性冻土区沼泽湿地是我国东北寒区沼泽湿地碳排放重要的源,而气候变暖和多年冻土退化将会增加多年冻土区沼泽湿地在区域上的碳排放贡献;3)东北冻土区沼泽湿地碳汇潜力为1.92 Tg C yr-1,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季节性冻土区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要高于多年冻土区沼泽湿地。
背蛇生 多年生具块状宿根的草质缠绕藤本,全株无毛。叶互生;叶柄长7-14cm;叶片三角状心脏形,生于茎下部的老叶长约12cm,宽约11cm,先端钝,基部心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都不见有露出的油点,基出脉5-7条,网脉不显著,花单生或2-3朵成总状花序着生于叶腋或小枝基部;花梗长约1.5cm,基部有1片卵形小苞片;花被紫蓝色,全长约3.5cm,下部管状,长约1.5cm,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径约5mm,上部唇形,上唇向一侧压扁,长圆形,长约2cm,宽约4mm,有平行脉5条,先端钝圆而具小尖头,下唇极短;花药卵形,长约1.5mm;蕊柱体先端6裂。蒴果倒卵形,基部下延,连柄长约7cm,有斑点和纵棱6条
植物形态学(英语:Plant morphology、phytomorphology) 是一门研究植物的外部形态及构造的科学[1]。Bold等人 (1987年)定义为植物的“构造、组成、发育之个体发生及亲缘关系之研究”[2] 在二十世纪中期之后开始与专注在植物内部构造的植物解剖学区分开来。传统的植物分类学所采用的特征极大一部分为植株的外部形态,因而形态学家亦注重个体发生、亲缘关系等议题[2]
地球形成早期的大气层中几乎并没有氧气,而是由甲烷、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氮气与其他含量较少的气体共同构成,其中二氧化碳曾占有很高的比例,而我们所赖以为生的氧气,则是在蓝绿菌(又称蓝绿藻)演化生成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氧气才陆续在大气中大量累积。一直到了古生代泥盆纪期间,有根的维管束植物演化出来,增强了地表的化学风化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才因大量二氧化碳结晶成为碳酸盐类而封存在地下后,下降至与今日地球大气相近的程度。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气都是温室效应气体,也是地球表面可以维持温度稳定,生物得以繁衍的重要大气效应,可是它们的多寡也决定了地表温度的高低
背蛇生 多年生具块状宿根的草质缠绕藤本,全株无毛。叶互生;叶柄长7-14cm;叶片三角状心脏形,生于茎下部的老叶长约12cm,宽约11cm,先端钝,基部心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两面都不见有露出的油点,基出脉5-7条,网脉不显著,花单生或2-3朵成总状花序着生于叶腋或小枝基部;花梗长约1.5cm,基部有1片卵形小苞片;花被紫蓝色,全长约3.5cm,下部管状,长约1.5cm,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径约5mm,上部唇形,上唇向一侧压扁,长圆形,长约2cm,宽约4mm,有平行脉5条,先端钝圆而具小尖头,下唇极短;花药卵形,长约1.5mm;蕊柱体先端6裂。蒴果倒卵形,基部下延,连柄长约7cm,有斑点和纵棱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