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会
温世扬,男,1964年11月生,江西大余人。现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88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并留校任教,先后任讲师(1991)、副教授(1995)、教授(2000)、博士生导师(2001),并先后兼任副系主任、副院长
大小新闻客户端1月10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 通讯员 刘亚丁)近日,第七届全国财经院校法律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由山东工商学院杨曙光副教授指导、张燕楠撰写的参赛作品获刑法案例组一等奖,由武善学副教授指导、徐海盈、于婷团队及王俊尧、李晓团队撰写的参赛作品分获民法案例组一、三等奖,由张建副教授指导、胡运红撰写的参赛作品获民法案例组二等奖。 近年来,山东工商学院积极探索应用型创新性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依托,以本科生精细化指导为抓手,以大创项目和学科竞赛为激励,系统构建了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能,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接下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着力提升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创新性法治人才培养质量
专家介绍:郭德香,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中青年法学家,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河南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专家;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郑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法律顾问,河南省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委政法委“双千计划”人才,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宣讲团成员、河南省法学会百名法学家法治宣讲团成员,曾受邀为省内外党政机关、企事业等多家单位作法治宣讲报告100余场。 研成果丰硕,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司法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中国法学会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在《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法学评论》等法律权威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着作8部,荣获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叁等奖多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多项,河南省法学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研究会自2007年11月经中国法学会批准在京成立以来,经过9年的发展,已设16个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现有会领导、常务理事、理事共233人,成为我国司法理论与实务界最大最活跃的理论与实践交流互动的平台,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应用法学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审判事业和人民法院的科学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研究会的登记注册工作仍未完成,研究会的组织机构设置尚不健全,有个别的专业委员会长期以来较少开展研究活动。这种状态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研究会日常工作开展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全面依法治国的需要
安徽长安网讯 9月15日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就《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贯彻落实情况来皖进行调研。调研中,张苏军听取了省法学会工作开展情况及《意见》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并与合肥市法学会、长丰县法学会及省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负责同志等座谈交流。 张苏军指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学会建设的意见》是中国法学会成立以来首个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法学会建设的重要文件
各有关单位: ????????“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选活动由中国法学会主办、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会协办,面向未满40周岁的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在评奖年度前三年内正式出版或公开发表的作品。评奖强调中国问题和理论联系实践,旨在鼓励、引导广大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传承和发展董必武法学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与实践,进一步促进我国青年法学人才成长机制的创新和完善。 ????????1.2019年开展第七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评选活动
《经济法概论》在介绍经济法总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市场经济主体规制法律制度、宏观调控法律制度、市场规制法律制度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本书务求在理论方面与时俱进,在实务方面贴合现实。具体体现在:第一,考虑到法律科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本书在阐明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的同时,也选取了相关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报告人简介:王建伟 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商法探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合同编专家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合同编参跟论证专家,入选中国政法大学“钱端落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先后主理1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探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新华文摘》《中国法学》《法学探究》《中外法学》《法律科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独立董事探究》《公司制、公司治理跟公司治理》《公司法学》《股东知情权探究:理论体系跟裁判经验》等著作10余部
法学院讲座:“深海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法研究” 讲座题目:“深海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法研究” 讲座时间:2015年日6月11日(周四)下午3:00 张梓太,男,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学。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主任。兼职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UNEP-TONGJI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环境与资源法)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环境与资源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环境与资源法研究会会长
高利红,女,汉族,1970年生,河南洛阳人,法学博士学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学科建设办公室(“211工程”办公室)主任,兼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先后就读于原中南政法学院、武汉大学,1992年获法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法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经济法系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学科建设办公室(“211工程”办公室)主任,兼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