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天下
英雄刀少年(国语) 类型:香港剧地区:中国香港年份:2003 简介:义侠[大刀王五]锄强扶弱一刀平天下。知己难求,能舍身为友的人更是廖若晨星。因此之故,清人王五(吴卓羲)与课嗣同(黄宗泽)的友谊一直为后人所乐道
中华大学以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同理关怀之社会中坚人才为教育目标,期待学生能够具备职场竞争力。然而,当今社会企业取才已从专业与知识导向转为态度导向的品格软实力为首要条件。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史蒂芬.柯维博士也说:“依据品格原则而活的人,有强大而深厚的根基
孙文语录:“中国四万万人是亚洲世界主义的基础,有了基础,然后才能扩充。所以我们以后要讲世界主义,一定要先讲民族主义,所谓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把从前失去了的民族主义重新恢复起来,更要从而发扬光大之,然后再去谈世界主义,乃有实际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道家著作,当时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URL]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道家著作,当时有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 是凝聚之学,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 是兼容之学,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 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华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这些年来,西方文化对我们这个古代文明强国的渗透,使我们很多年轻人忘掉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甚至有少数人忘记了自己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
继2018年发布“新时代家庭幸福观”,2019年发布“幸福社区理念”之后,今年8月12日举行的年度发布会上,方太发布了“幸福厨房理念”。从家庭延伸至社区,又回归厨房,与亿万家庭分享烟火气里的幸福智慧。 后疫情时代,让厨房成为幸福的“原点” 当代家庭中,厨房不再只是烹饪食物的场所,还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属性
我15岁就不断琢磨着这个社会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之道,经过20年的积累,专心写作六年而成的《中国蓝图》(已到第三版,有个别人可能看到过第一、二版的电子版,不过以现在的眼光看,那两个版本就像三岁婴孩,逻辑、自洽性等都不够好)终于让我自己满意了。算是了却了毕生第一夙愿。由于内容上讲了些大实话、也有点敏感,就不发这了,有兴趣的可以从下面网址下载第一篇阅读,看后对其他三篇感兴趣者,可联系我买本印刷版(没办法,美国所有电子书出版公司都不支持中文)
【导读】《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中国人习惯把人生喜怒哀乐、婚丧嫁娶、应酬交际导向饮食活动,正所谓“礼尚往来”,增进人与人的关系,宴饮聚会的风貌因此得到极大发展。人们将饮食与社交紧密相连,饮食之事倾注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期许。人们通过宴会,不仅获得饮食艺术的享受,而且可增进亲和,达成和谐
简介: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生活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靠自己的勤奋,精通了“六艺”,博览了天下的典籍,以学识闻名于天下。他兴办私学,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他主张“恢复周礼”,倡导“仁者爱人”和“中庸之道”,以图安定动乱的天下。五十一岁,他虽然出仁大司冠高位,却仍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只好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寻找贤明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