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生不灭
大乘佛教的一些经典认为,不但人类有佛性,一切众生包括蠢动含灵,也都有佛性,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众生都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性。但因迷妄的深浅,而有明昧的不同
2023年3月13日开始,是我们居士的二十一天禅修闭关。有这样一个好的机会来认识自己,跟自己相处,也就是说透过禅修,让我们回到最原始的自己。 什么是最原始的自己?禅宗有一个公案叫做“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父母还没有生我们以前我们什么结构体都没有,父母未生前的时候,就是什么样子都还没有的时候,有样子的时候已经是父母将我们生下来了,生下来之后的造型,这个就不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我们过去的因产生现在的果,变成了我们现在的长相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剩�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在修觉的过程中,我们常产生一个错觉:把觉知当成我,把我当成觉知。 事实上,于念头丛中,觉知内外,根本无我。觉知不是我,我也不是觉知
从无死的空性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这就是法、报、化三身的修持。 人生如梦如幻、如水中影、如镜中像、如空山响,有的时候我们坐在这里,突然之间会不晓得自己身在何方?但是不管我们在任何地方,都会感觉到生命是短暂无常的,所以我们必须找寻真理,找寻永恒的归宿处。 什么是永恒的归宿处呢?就是我们的觉性、空性,觉性空性不随心识的生灭而生灭,不随因缘的变化而变化,不随现象的起伏而起伏,所以说是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
现在有很多的师兄都在念诵金刚经,但是师兄在修行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体会到其中的内容是什么,那么师兄就是可以去简单的了解金刚经全文讲解了什么道理,这样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也会更加的方便,对我们开悟也是有很好的帮助,下面我们就先去简单的了解金刚经第五品的讲解是什么吧!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心经是很多的人都会去选择修行的一本经书,但有些师兄在修行的过程中,就是想要知道心经标准分段是什么,这样师兄在诵读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心经中的内容是什么,了解心经白话译文,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简单的了解心经标准分段是什么吧!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心经的经文是比较少的,但是经文中的内容是有很多的,而且这些内容对我们的帮助也是非常多的,那么师兄想要知道心经的主要内容,那么就是要正确的诵读心经,以及要坚持的诵读心经,这样师兄也会很好的体会到心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段话的概略意思是“透过心量广大的通达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的根本途径”。 “摩诃”:无边无际的大、心量广大[1]
念诵静心咒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内心得到平静,使我们心中的杂念和罪业得到净化,也可以为我们增强信心和意志,使我们在面对人生的挫折时更加快速的恢复自己的本心,而且通过念诵静心咒还可以帮助我们化解一切的劫难的伤害,使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那么静心咒是大悲咒吗? 静心咒即大悲咒,又称宁心咒、清心咒。众生皆烦恼,烦恼皆苦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