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辽宁大学物理学院始建于1958年,建立之初仅有传统的物理学专业。经物理学院几代师生的努力,现已将物理学院建设成为包含物理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具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理工结合型学院。 物理学院现有教职员工八十四人,其中专任教师七十四人,包含教授十五人,副教授二十三人
李凌云,现任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在上海交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于2005年5月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11月30日至12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海南三亚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主办的全国珊瑚礁论坛暨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2022年会/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在海南三亚召开。 会议以“共享未来:珊瑚礁研究与保护”为主题,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部分内容在腾讯公益视频号同步直播。 会上,南海海洋所副所长林强、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正楼、中国太平洋学会珊瑚礁分会会长黄晖分别致辞
2020年11月14日,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第二十三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50位中国学者增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正式候选人,2021年5月底,正式批复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家当选人数再创新高。 截至目前,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里,中国科学家有256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月刊)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的会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是面向全国的我国第一份综合研究科技期刊学术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专业性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出版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1990年2月创刊,最初为季刊,2000年改为双月刊,2014年改为月刊。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集学术前瞻性、理论系统性、应用规范性、实践指导性于一体,已经在学界业界形成了很高的影响和声誉,在引领学术前沿、促进学术交流、指导业务实践、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多次荣获国家、中国科学院各种奖项
陈十一,男,1956年10月出生,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计算流体力学家和湍流理论家。在湍流研究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贡献
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2年4月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改于2023年5月4-6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南沙花园酒店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空天飞行科技中心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承办。 1、内容新颖,主题明确、数据可靠、图表清晰
斑马鱼是现代生命科学、健康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我国的斑马鱼研究体量发展迅速,对以斑马鱼为实验工具的各种实验技术需求日渐增加,尤其是许多新建的斑马鱼实验室,对斑马鱼养殖、繁育、常规鉴定及品系构建等基础实验技术有特别的需求。 为促进我们斑马鱼领域的发展,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定于2019年5月7日-10日举办“第十一期全国斑马鱼技术培训会议”
本文摘要:中新社兰州三月七日电(记者刘呈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等专家,根据黄河上游水文气象台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情况下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温度、降水和径流的变化状况,并使用假设气候人组对未来十年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变化展开了预测。 中新社兰州三月七日电(记者刘呈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等专家,根据黄河上游水文气象台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情况下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温度、降水和径流的变化状况,并使用假设气候人组对未来十年黄河上游唐乃亥以上流域变化展开了预测。 结果显示,黄河上游的温度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将近几十年来,流域各个地方的温度有有所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受温度下降和主要产流区域降水大幅增加的影响,将近十余年来黄河上游的径流量呈圆形持续递增的态势
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艾滋病毒和慢性肝炎病毒的研究,以人源化小鼠为模型探讨病毒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在致病性中的关系。 拟招聘博士后一名。 博士学位,口语和书面英语流利,从事细胞生物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等研究并发表过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