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两岸
智创TOP东至祁连山路、西至敦煌路、南至金昌路、北至武威路,总建筑面积逾110万㎡,形成沿0.5平方公里中央生态绿轴“倒T”字型的建设区域。 在普陀区-临港集团紧密的区企合作机制引领下,智创TOP对标“浦江两岸”开发标准,实施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开发,导入高质量产业、推广高智能化功能建设。项目以人为本优化功能布局、高规格配置配套设施;引入低碳环保的建筑理念和各项新型建筑技术,构建绿色建筑和数字化智能园区,把智慧、低碳、节能、绿色、生态融入开发建设各方面
新华社上海12月25日电(记者 杨有宗)上海25日新开工建设两条穿越黄浦江隧道,进一步完善城市路网,缓解现有桥隧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往来浦江两岸。据悉,工程建设周期约5年,通车后,相关区域过江行车时间将缩短到10分钟左右。 新开工两条隧道为龙水南路越江隧道、银都路越江隧道
由上海久事集团、上海久事美术馆主办的“家国印记 摄影展”于12月30日起在上海久事美术馆正式对外展出,展览分为“外滩”、“幸福生存”、“中国56个民族”、“上海浦江两岸老工业”4大板块,共112件作品组成,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3月1日。 他擅长将镜头对准都市底层的生活人群,由于有着浓厚的底层生活积累,陈海汶的镜头在表现人生苦难方面几乎不露痕迹,他用不事张扬的敏锐目光揭示出百姓生存的密码,“幸福生存”板块里的黑白摄影作品,他用微微粗化的颗粒和精彩的黑白影调纪实着都市人平凡的日常生活,质朴的生活还原和恢复了我们作为人的天性和满足,所谓幸福感,可能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中国摄影界,陈海汶是个人尽皆知的名字,他生于1958年的上海,小时候家境贫寒但却热爱画画,新中国主题绘画作品深深印刻在他心里,1983年有了人生第一台海鸥4B双反相机,他将印刻在心里的画面结构应用到摄影中,心无旁骛的坚守着摄影人这一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