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性
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其进展和加重是由于危险因素所致,要贯彻“防病为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因此,必须考虑“从危险因素到终末期难治性心力衰竭”的长程防治策略。当心肌缺血、损伤、坏死或负荷加重时,首先出现左室功能障碍,继之出现左心室几何形状改变,如左心室扩张、肥厚、心室由椭圆形变成球形
擅长腹部、浅表器官、心脏超声诊断,尤其擅长甲状腺及乳腺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各种肿瘤的超声造影诊断、介入性超声诊断与治疗。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超声医学分会 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超声分会 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介入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超声分会 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超声分会 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江苏省超声工程学会 理事、南京市医学会超声分会 委员。 2002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系,2012年于南京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数项,发表SCI等专业论文十余篇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学术会议暨进展学习班通知 由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的“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定于2008年6月5~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做相关领域的专题学术报告 ,大会收到的论文分为大会交流 、分会交流 、壁报及书面交流等形式 ,交流近年来本领域的临床 、基础等科研成果及经验总结 。组委会还为全体代表组织内容丰富 、具有特色的卫星会 、临床病例讨论会
院士 “心血管介入性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主持的蛋白涂层支架转基因技术获美国和中国专利,“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理及预防的实验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研究成果还先后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医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在冠心病临床、心绞痛病理生理和治疗及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等方面。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 1981 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 1985-1986 在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进修心血管病介入治疗; 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所)长顾问; 1992 始享受政府津贴; 1999 被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