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武汉生命之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将高通量测序技术(NGS)转化为科学发现和产业应用的生物高科技企业。生命之美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RNA-蛋白质互作的科学技术优势,短短数年时间,就成长为一个拥有强大实验室和科研实力的合作平台。生命之美不但已经与各高校、研究所的实验室一起合作science,也启动了与普通大众一起science的模式,希望以健康产品服务每一名个体
巩晓颖(1981-),男,博士,教授。2003年和2006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获DAAD (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资助赴德国基尔大学留学,并于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2010-2017年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草地科学研究组(知名稳定同位素实验室)进行博士后和项目科学家
江聪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就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主要从事小麦赤霉菌致病分子基础以及赤霉菌-小麦互作机制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小麦赤霉菌膜受体识别和信号传导;赤霉菌-小麦分子互作;病原真菌表观调控机制等
本周推荐的论文由新葡的京首页首席技术官兼生物分析和生物标志物总裁梁美娜博士参与研究,并在《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发表,梁博士与生物分析专家团队在研究中对使用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诊断心脏病的做出了可行性评价。 血浆磷脂是多种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磷脂酰肌醇(PI)只占血浆磷脂的一小部分,然而有证据表明PI可能是冠状动脉疾病(CAD)以及其他临床疾病的关键生物标志物
血型真的决定寿命吗?A型、B型、AB型、O型,哪种更健康? 关于血型我们更多的了解是,它是遗传亲子关系的一种依据,但也流传着不少O型血人容易招蚊子等的说法,更有甚者还有血型与寿命有关的说法,那么血型真的这么玄乎还与寿命有关吗? 一、血型到底是什么? 人与人之间的血型是不同的,一般来说血型指的是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类型。 最常见的血型系统主要是Rh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如果红细胞膜上只有抗原A就被称为是A型血,只有抗原B就被称为是B型血,如果既有抗原A又有抗原B的话就被称为AB型,两种抗原都没有的被称为是O型血。 血型不光在亲子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输血方面也非常的重要,而且据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血型与疾病之间似乎也有一些关系
两篇相关论文分别发表于《病毒学杂志》和《PLoS综合》 记者日前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领衔的研究小组今年年初在《病毒学杂志》(JVI)上公布研究成果:确定了两个关键的ADRP位点晶体结构,首次进行了冠状病毒ADRP位点系统结构分析。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确定了两个关键ADRP位点的结晶结构,包括I型人类冠状病毒2299E和II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以及其各自与ADP核糖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从这些结构分析得到的数据对于冠状病毒的研究十分重要,这也是首次对冠状病毒ADRP位点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为了解这一结构域位点在冠状病毒复制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打下了一个基础。 近期,饶子和研究小组又取得了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小鼠肝炎病毒A59(Hepatitis Virus A59)中非结构蛋白4的C末端位点晶体结构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ChatGPT通过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USMLE),得分达到或接近及格所需的60分。 美国期刊《PLOS数码医疗》星期四(2月9日)发布的报告说,该研究由3个部分组成,采用USMLE试卷2022年6月版376道试题中的350道,测试ChatGPT的多个医学学科知悉,涉及基础科学、生物化学、诊断推理和生物道德学。 结果显示,ChatGPT在3个部分中取得了52.4至75分的成绩
徐娟,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读博期间与美国密苏里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半)。长期从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 信号系统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及其他逆境反应等生理过程中的功能和调控分子机制研究
为优化服务,本院于112年1月8日凌晨四时起,分机号码升为5码! 原4码分机号码前冠*1*升为5码(例如:原分机号码为3116→13116) 研究报告显示,戒烟后第一年,体重平均会增加四到五公斤。但是根据苏黎世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Zurich University Hospital)研究人员的说法,戒烟后体重增加的民众,食量可能没有戒烟前多。 罗格勒(Gerhard Rogler)教授指出,即使是在戒烟后降低卡路里摄取量,之前有吸烟习惯的民众,体重还是会增加
时 间:2020年9月21日(星期一)下午1:30 地 点:学研中心A0202 陆剑,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青年千人,目前担任Science Bulletin和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BE)的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长期从事比较基因组学和演化生物学研究,将组学和演化生物相结合,系统解析真核生物mRNA翻译调控因子的进化特征与驱动机理,并探索其在细胞演化及物种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文章发表在MBE、PLOS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National Science Review等主流学术期刊,部分成果被Faculty of 1000 推荐或被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杂志作为亮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