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兼任全国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城乡建设专项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国际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产业教授、东南大学教授/博导。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获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全国城市规划行业优秀工作者、蒙城县荣誉市民等荣誉
张松斌教授,博士生导师,16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青年项目,全国计算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快报/中国物理B/物理/物理学报四刊联合青年编委。2007年四川大学物理学本科毕业,201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11-2015年先后在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德国马普所及自由电子激光科学中心等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底加入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原子分子超快光物理,在原子分子结构、电子原子分子碰撞、重离子碰撞以及超快强激光场/阿秒脉冲/x射线等极端光源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等方面开展了比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工作,已在本领域国际主流学术期刊Phys. Rev. Lett.等发表研究论文六十余篇,其中Phys. Rev. 系列三十余篇;Phys. Rev. Lett./A/B/E/M,J. Phys. Chem. Lett. 等二十几个期刊的审稿人,海外优青/青年长江/面上/青年基金等项目的函评专家,相关工作已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以及国防科工局科学挑战计划专题项目等支持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传播科技研究所、中华民国课程与教学学会及中华民国比较教育学会共同办理“2023自发、互动与共好:素养导向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暨第47届课程与教学论坛”征稿至112 一、旨揭研讨会以“自发、互动与共好:素养导向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希冀集思广益,持续为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的发展与落实注入新的思考与行动。 二、研讨会日期为2023年5月6日(星期六) 三、本研讨会论文摘要收件截止日:112年3月6日(星期一) 四、征稿对象:国内外教育相关领域之学者专家、硕博士生、中小学教师与其他关心教育的工作者。 五、征稿主题:“自发、互动与共好素养导向教师专业发展”(一)素养导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二)素养导向教学的教师在职进修(三)素养导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四)素养导向教师创新教学(五)素养导向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教学的国际趋势(六)其他素养导向课程、教学与评量,以及生命教育等相关议题
上周跑了一趟台北,去国家图书馆印论文,顺便找了一些资料。难得去台北,一定要到诚品信义店逛逛。下午五点过去,诺大的书店,逛到让人忘记时间,转眼已是十点
尹洧,1969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无机物工学专业,1976-1979年在兰州大学进修有机分析,师从中科院院士陈耀祖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领域为分析化学和环保安全,曾任北京市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北京化工集团化工环保监测站站长、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咨询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前处理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环保分会监测学组组长,入选国家环保总局环评专家库、商务部评标专家库、北京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北京市环保局专家库、北京市工业促进局专家库、北京市安全技术监督局专家库、北京市项目评标专家库、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北京化工协会顾问、《现代仪器与医疗》杂志常务编委、《现代科学仪器》杂志编委、《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杂志编委、《食品安全与检测》杂志指导专家。编写或参与编写著作17部,发表论文103篇,专利3项
李健,普外肿瘤科硕士,普外科主任医师及科主任;现任辽宁省血管外科、肿瘤外科、加速康复外科及肠内肠外营养等分会委员、省委保健办会诊专家、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主要致力于普外疾病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先后参加肝移植、胃肠道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等临床科研课题,于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省、市、局级科技奖9项。专业特长:各种普外科常见疾病的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切除术(LC、LA)、疝修补术(TEP、TAPP),甲状腺的改良miccoli术、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LG、LR);外周血管疾病的腔内介入手术治疗;肝胆系和甲乳外科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以及慢性创面的专业化诊治等
SCI期刊分为开放源码SCI期刊和非开放源码SCI期刊。哪种SCI期刊属于开放源码或非开放源码,投稿发表SCI论文,选择开放源码或非开放源码是否有不同的要求,许多作者并不十分清楚。这篇文章介绍了源SCI与非开源如何区别
在校党委、校领导关心支持下,学校科研工作实现良好发展,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等实力显著增强。依托学校科研中心大平台,发挥科研团队引领作用,努力做到以学科建设带动学校科研大发展,先后获批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2个。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科研强校作为提升内涵建设的主要抓手,将科学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助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王洪希,男,1971年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民盟北华大学北校区组委。主要研究方向:电子电子及电力传动;电机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轧钢自动化及其智能控制。2007年获教育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
简介: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述性、通讯性的学术期刊,重点刊登国内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最新发展趋势的综述性、进展性文章,同时也刊登技术和方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的传记轶事、书评、教学讨论、访问观感、学术活动信息等内容。 简介: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报道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及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