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
2020年7月,中国地震局成立专家督查组分赴广东、江西等六省、自治区开展全国建设工程地震安全大检查实地督查工作。学校选派土木工程学院周洋博士、王振宇博士、何福高工参与此次现场督查工作,负责了重大工程、高层建筑、学校、医院等重点设防类建设工程项目抗震设防要求的现场检查工作。 此次全国建设工程地震安全大检查工作,是由国务院发起、应急管理部和中国地震局牵头承担的针对工程结构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开展的全国范围内的大检查工作,也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地震安全大检查工作
12月31日,新疆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吕志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琼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委主任王晓强研究员主持,15名委员参会。 会议首先是由王琼传达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在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2019年度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简称国科大地学院)创立于1978 年,经历了地学教研室、地学部、地球科学学院等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中国地球科学人才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地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下设二十二个教研室,聘任的任课教师约400 人。多年来,共有600 多名兼职教授在地学院任教,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40 余名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简称国科大地学院)创立于1978 年,经历了地学教研室、地学部、地球科学学院等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中国地球科学人才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基地。目前,地学院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承办,下设二十二个教研室,聘任的任课教师约400 人。多年来,共有600 多名兼职教授在地学院任教,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40 余名
11月26日,第七届“WISE·2019新经济之王”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如期而至。本次大会聚焦创新端与产业端的深度融合,邀请TMT巨头、地方政府、机构投资人等新经济社群的代表,聚焦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所带来的新需求、新场景和新模式。作为国内专业的数据智能服务商,个推(每日互动,300766.SZ)凭借其在各垂直领域大数据服务的出色表现,受邀参加此次大会
中国地震局****研究所(原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是我国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地震过程的观测、模拟和预测理论及方法研究,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规律,促进地震科学发展,为地震监测预报和防震减灾服务。 ****研究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研究员20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56人。现有研究生导师35人(博士生导师11人),在学硕士生51人,博士生14人
发布时间:2022-12-26信息来源:监测科技应急处作者:李大为浏览次数: 近日,由中国地震局推荐、湖北省地震局申报的2022年度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常规性科技援助项目“尼泊尔强震带地壳运动监测及防灾能力提升”获批立项,项目经费200万元。 在项目支持下,湖北省地震局将与尼泊尔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在尼泊尔西部的地震空区加密建设10个北斗/GNSS地壳形变监测网络,并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交流,提升尼泊尔的防震减灾能力。同时,项目还将促进跨喜马拉雅地区大地震孕育发生变形时空特征研究
3月20日开始,一则“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的报道见诸网络,引起各界关注,报道中消息的发布者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 21日晚,徐锡伟通过人民网澄清此事,称“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确实已通过验收,但尚未正式发表,网上的配图也并非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分布图。 昨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该项目研究室的研究员冉勇康向本报证实,地震局从未正式向公众发布过“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及分布图”,并说明这项研究的成果已向地方政府通报,以后会逐步以科学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是地震工程与安全工程,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计规范研究等,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以及著作多部。在国际上第一个提出“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统一抗震设计谱”、“广义概念设计”、“城市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可康复的城镇防灾体系”、“土木工程灾害”等理论和技术方法
本报讯 近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家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联合下发2019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名单,海盐县于城镇何家村位列其中。 村(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开展自救互救水平的高低,对于预防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