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区
泸州图方便冒用他人身份证上网网管被处罚《新闻》 为了一己私利,泸州纳溪区一网吧的网管刘某将在路边捡来的一张身份证为没带身份证的上网人员登记上网信息。3月14日,刘某被纳溪区公安分局永宁派出所依法处理。 当日上午9时许,永宁派出所民警对纳溪区云溪东路二段一网吧进行日常检查,在对该网吧实名登记台账进行核查时,民警发现坐104号机位的上网人员马某与登记信息不符,涉嫌冒用他人的身份证上网
中国农村网四川泸州讯(冯志强 记者 李仁杰)8月1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日,纳溪区护国镇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暨双拥工作座谈会,共叙军民鱼水情,退伍军人代表、镇机关退伍干部等40余人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镇领导就护国镇双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交流汇报,并向在座退伍军人送去节日的问候和祝福,认真听取退伍军人对护国镇发展的意见建议,现场向参会退伍军人发放了慰问金。 据悉,护国镇广泛开展对复员退伍军人、优抚对象、“五老”人员的座谈和走访慰问活动,竭尽所能地解决他们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继续把护国镇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项目名称:绿地泸州健康科技城项目五期 项目地址: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 项目面积:9318.53平方米 项目概况:项目整体总占地688亩,总建筑面积约148万平方米。位于泸州市纳溪区蓝安大道西侧的泸州健康科技城一期和四期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当地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医疗卫生中心”,构建“成渝经济区医疗卫生第三极”,对泸州市加快现代健康服务产业聚集,完善城市功能完善,打造高品质生活圈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泸州市雁林高级中学是由泸州市政府和纳溪区政府重点招商引资,经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一所高品质、高规格的民办普通高中。 学校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办学规模一期1200人。学校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以百年恒心,办特色学校为办学宗旨,学校秉承东南和中南教育强省优秀教育品质,着眼四川新高考,立足泸州教育新布局,以“一干三支”教育模式为主线,以“三尊四相五秩序”为德育主脉,以“四基”教学为导向,以“三本一单”为抓手,秉持全过程优质服务的办学理念,专家治校,名师执教,为中国创新教育跳远,为西南特色教育跳高,着力打造一所“艺体特色鲜明,高考成绩卓越,育人品质尊贵、社会高度认可”的西南特色名校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500余张(2016年扩张至800张),医院计划近期参与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评审和四川省卫生厅数字化医院评审。本次信息化软硬件采购后要求在6个月内完成招标软件全部实施,所实施软件必须满足《三级医院综合评审实施细则》和《四川省卫生厅数字化医院评价标准》相关要求。要求投标人实施信息化系统方案,应和医院充分沟通,按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计和实施
泸州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生态效益双提升《新闻》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代表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近年来泸州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两手抓,把绿色发展作为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有效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提升。 近年来,纳溪区打造的凤凰湖旅游景区,已经成为了市民们常去的热门景区,清新的空气,晨曦的美景,清幽的园林,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本文摘要:泸州市纳溪区积极开展压制非法采砂牵头执法人员为维护长江上游,按照涉及拒绝,长江上游泸州段初定2015年5月31日对砂石资源实行全面禁采,并拒绝各采砂点于5月20日前已完成全部撤走清场工作。1月13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压制河道非法采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新乐镇小中坝及大渡口镇青鱼碛上、下段3个采砂点积极开展牵头执法检查。该区水务、海事、航道、环保、长航公安执法人员及涉及镇街分管领导17人参与检查
泸州空气质量考核三区四县奖惩结果公布《新闻》 昨日,记者从泸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按照《泸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市大气污染防治办公室日前对今年1到3季度各区县环境空气质量情况进行了通报。其中,江阳区、泸县和古蔺县均完成了控制目标任务。龙马潭区、纳溪区、合江县和叙永县未完成任务
泸州最美环卫工人走近护国公园的美容师《新闻》 从业一年多,年纪轻轻的她就被荣选为最美环卫工人。在那些早出晚归的日子里,她用一颗对环卫事业的热忱坚守岗位。今天,请跟随本台记者走近最美环卫工人——张玉梅
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校位于西部化工城——纳溪区西林路53号、是纳溪区唯一的一所省级重点职业中学校。学校占地82.13亩、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在编教职工100人、外聘教职工30人; 在编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高级教师23人、中级教师27人;大学本科78人、双师型教师27人;师资队伍结构适当、本质优良。现有学生3000多人、其中藏区“9 3”学生74名、每年向社会输送各种各样人才10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