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
浙江大学4名同为一间寝室的男学生,自去年共同设立助学金,向浙大教育基金会捐款,资助来自西部地区的有困难的浙大学生。他们也约定要将这笔助学金坚持至少20年,成为众人共同求学的纪念和未来的情感纽带。 浙江大学研究生高明合前年9月前往贵州湄潭中学担任物理老师,偶然发现部分学生迫于生计无缘高等教育,于是萌生助学念头,并开始向当地学校两名品学兼优但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每个月资助300元(人民币,下同,约360港元),为期4年
2012年12月2日,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全体党员召开民主生活会,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首先,大家一起学习了“十八大”精神的主要内容。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内涵、“五位一体”的总布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及我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国防、祖国统一、外交和党建工作上的主要任务进行了学习
在1952年的时候,由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很多的高校都被调整,民国时期的名校基本被拆分。到20世纪末,国家为了建设一批世界性的大学,于是建议高校做大做强,许多的高校进行合并,整合资源的优势,增强综合实力。 今天,要说的这所高校是当年合并潮的典范,由于学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发展得非常好,学校的实力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学校综合实力已经排到到全国高校的前五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成长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也是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
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荣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2017年度“优秀研究院”称号! 国内最早建成的竺可桢纪念馆6月24日正式成为浙江大学“求是精神”教育基地。当天下午,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玉芝与绍兴市副市长冯建荣在绍兴市气象局共同为该基地揭牌。 1998年,绍兴市气象局在该局办公大楼建成了全国第一家竺可桢纪念馆
7月21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与地貌学家李吉均于7月21日凌晨2时7分逝世,享年87岁。 李吉均院士告别仪式定于7月25日(星期六)上午9时在兰州华林山殡仪馆怀仁堂举行。 李吉均1933年10月出生于四川彭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56—1958年在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62—1963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1984—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进修
在日前举办的一场科普出版座谈会上,有一位出版社编辑诉苦说,现在很难找到60岁以下的科普作者,想出版一本像样的科普书籍,必须得找60岁以上的老作者了。 或许,这种说法有些夸大,但编辑的“吐槽”,实际上反映了当前青壮年科普作者难觅的现状。我国科普作者队伍主要力量还是曾经活跃的那一批人那一代人,科普事业缺少新生力量加入
1938年,马一浮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邀请,来浙江大学任教。马一浮曾利用假期教学生书法,规定学生每天都要练字。 一天上午,一个男生在交作业时说练的字忘带了
本文摘要:为了缅怀抗战期间竺可桢校长率领浙大师生西迁流亡海外办学的“文军长征”岁月,不受湄潭县政府和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委托,融合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2017年5月8日,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院)举办了竺可桢贵州气象历史博物馆综合体的方案研讨会,目的通过此种方式铭记历史,奉献湄潭,为更佳地反对湄潭地方建设,更加合理地设计竺可桢贵州气象历史博物馆综合体出谋划策。 为了缅怀抗战期间竺可桢校长率领浙大师生西迁流亡海外办学的“文军长征”岁月,不受湄潭县政府和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委托,融合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2017年5月8日,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院)举办了竺可桢贵州气象历史博物馆综合体的方案研讨会,目的通过此种方式铭记历史,奉献湄潭,为更佳地反对湄潭地方建设,更加合理地设计竺可桢贵州气象历史博物馆综合体出谋划策。会上,专家们观赏了《光辉的节点,神圣的地方》竺可桢贵州气象历史博物馆筹划纪录片,对于筹划建设工作有了可行性的理解
赵子溢,1990年2月生,阿里巴巴商学院数字经济与战略系讲师,阿里巴巴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创新管理与战略、后发企业的创新战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战略研究与案例开发。主讲课程:《管理学》(中英文),《创新管理与商业模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