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沙
本报讯(都市新闻记者王奇)近日,《贵州省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办法(试行)》出台,该办法明确,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破坏生态环境等八种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让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恢复。 据了解,生态环境损害修复,是指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为将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恢复至修复目标水平,采取必要的、可行的、有效的措施。 《办法(试行)》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赔偿义务人(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或环境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应履行自行修复的责任: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水产及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区受到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受到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导致水质下降的;擅自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区域倾倒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擅自采矿、挖沙取土、掘坑填塘等改变地形地貌等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石漠化地区造成严重的表土资源破坏的;违法排污、不按调度方案下放生态流量等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导致水功能区水质下降或不达标的;发生其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事件的
黄河之水继往开来,流过原始时期,流过春秋战国的争霸时代,流过唐宋元明清的繁荣盛景,更流过了近代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时期,最终划定了她的一片天地。新的中华民族在那里站立,挺起并成长为一个英雄的民族。江水滚滚,岁月悠悠,黄河包容了太多的泪水和汗水,在九州大地上演过的无数英雄故事,用一片红色让我们铭记且传承
洞庭湖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以及湘江河口的横岭湖。湖区内有两个国家级、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对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区摸一遍“家底”
为加大三江源国家公园及三江源(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于3月4日至3月19日,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及三江源(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第一次巡护执法工作。 此次巡护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掌握三江源国家公园及三江源(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自然资源现状及人为活动情况,做好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监测记录,及时发现和制止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及三江源(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偷猎、盗伐、采石挖沙、开荒、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项目工程建设、破坏生态资源等违法犯罪活动,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法律规章得以有效实施,监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国家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有效保护三江源自然资源安全。 目前,各园区及自然保护区已有序展开巡护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