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预防医学会
长期致力于皮肤科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工作,擅长儿童炎症性、过敏性皮肤病、面部损容性疾病、激光美容治疗各种血管性、色素性疾病。 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主要为皮肤病的遗传学研究、药物基因组学、基因诊断。 成果/成就:现担任亚洲银屑病协会(ASP)理事,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美容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痤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皮肤病与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科普教育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护肤技术发展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7-11浏览次数:23605 王长青,男,汉族,1962年8月生,江苏兴化人。中共党员,博士学位,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拉斯维加斯党委书记
来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栏目:投稿指南 相关描述: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杂志官方网站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杂志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杂志社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属于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类型期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主办,国内统一刊号:11-5457/R,国际标准刊号:1673-5234,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
报) 3、军医大学类: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4、中医院校类: 《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5、药学院校类:《药科大学学报》 附注:判断是否国家级医学期刊的依据是:以职称评审有关文件附录家级期刊的定义为依据,其中的国家一级学会指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药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针灸学会,由这些学会单独或协同共他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不包括科普期刊)才能判定为国家级期刊.上述期刊名单只供参考.评审时以刊登该文章的期刊的主办单位为判断依据。 论文著作条件 有关文件规定的论文、著作条件及附录的有关解释,并对如下问题作进一步明确: 1、关于国家一级学会和国家级期刊问题
8月20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学会全体职工参加。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安排两项议程:一是立足学会业务工作需求,邀请专家结合学会落实重大项目合法性审核情况,就合同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做专题报告;二是展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由学会党员结合各自学习体会讲解微党课。 专题报告环节由学会纪委书记王玲同志主持,北京市易和律师事务所王婷律师作了《民法典》背景下合同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的专题报告
蒲川,1968年6月出生,教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公共事业管理系主任(兼),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医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主要学术与社会兼职有: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事业管理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四届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渝中区社科联副主席等。先后主持各级各类课题共计40余项,主编、副主编出版专著教材18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70余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相关学协会: 根据《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办法》(全继委发〔2006〕11号)的有关规定,现公布2022年中华医学会等六学(协)会第二批Ⅰ类学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共计119项。其中:中华医学会36项(附件1)、中华预防医学会17项(附件2)、中华护理学会11项(附件3)、中华口腔医学会21项(附件4)、中国医院协会11项(附件5)、中国医师协会23项(附件6)。项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URL])和中华医学会网站([URL])及六学(协)会Ⅰ类学分项目公布管理系统([URL])予以公布
各级医疗卫生单位: 根据《关于赴外省参加国家级继教项目学习所获学分管理的通知》(浙继委办〔2005〕006号),为将2012年卫技人员赴外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所获得的学分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赴外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所获得的学分。 1.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评审、批准并公布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予的学分。 2.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所属各学术团体申报的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在分别经以上学(协)会组织评审并批准后,由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统一公布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授予的学分
概览 详细介绍 网友咨询 就医分享与点评 我是医生本人,立即完善资料>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直肠癌、肝癌、胃癌、食道癌、肺癌、乳腺癌等常见恶性肿瘤,对肿瘤患者的术后调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有丰富经验;使用氩氦刀微创冷冻消融治疗晚期肿瘤;中医药及针灸治疗呼吸、消化、儿科、内分泌、免疫系统疾病以及痛经、不孕症、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中华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预防与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中医分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慢病中医消化肿瘤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参加科技部国际合作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项课题,完成中日友好医院院级课题2项;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目前主持北京市自然基金课题1项;主编著作3部、参编12部,在医学期刊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医院消毒与感控技术学组委员,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院协会第一届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研究多年,承担上海市卫生局科研课题,参加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示范项目课题研究,2013年参与卫生部行业基金——VAP和MDRO预防与控制多中心研究。2007年起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等科技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在全国感控年会上获优秀论文2等奖1篇,3等奖2篇,生物梅里埃实践先锋奖3等奖1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